一直都想写篇关于“诗·酒·愁”的文章,只是浩瀚诗海,该从何处着手是好。近日得来偶闲,那就尝试做一下吧。
诗与酒
诗与酒是一对孪生兄弟。以我读诗的经验,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是酒鬼,越是大诗人越是好酒。最有名的大诗人兼大酒鬼是李白和刘伶。李白自己说:“百年三万六千日,日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最为著名的《将进酒》是豪气干云,酒气冲天:“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名”。假若不信李白自己所言,一向中肯的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若问李白的诗里到底有多少和酒有关,我不知道,只知道陆游说过:“太白十诗九言酒,醉翁无诗不说山”(《饮酒望西山戏咏》)。连李白的死也被人诗意地描绘成醉死井中,我宁可相信这是历史的真实,因为这确是他这一生的真实写照——诗、酒、月、愁。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诗可能没有李白有名,但喝酒堪称古今第一人。晋书上说,刘伶乘鹿车出行,车上载一壶酒,让仆人带着锄头跟着,边走边喝,道:“死便埋我”。怎么样,狠吧。不急,还有更狠的。刘伶喝酒太凶,他老婆给他把酒砸了(我是真纳闷,这样的酒鬼怎么还有女人肯嫁给他),劝他不要喝酒了。刘伶说:好,我不喝了,不过我自己禁不住,我要向天地起誓才行。遂要老婆去买供奉用的酒肉,面对祭祀的酒肉,刘伶说了:“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于是继续喝他的酒,陶然而醉。刘伶留下的《酒德颂》以后成为了后世酒鬼们的必读书目。李贺《将进酒》写道:“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苏舜钦《对酒》说:“读书百事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后世酒鬼诗人对刘伶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刘伶就是诗酒教主。
研究诗与酒的关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为什么诗人好喝酒,又为什么喝酒方能做诗?做诗是件不需要太多理性的事,需要的是感情甚至是激情,诗人大多也是性情中人,酒这玩意能将人的情绪激发,使人忘却现实,使人言平时不敢言、说平日不想说。李白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乐府·江上吟》)。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白居易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醉吟》),又言:“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对酒行吟赠同志》)。元稹说:“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放言》)。苏轼说:“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和陶渊明〈饮酒〉》)。陆游说:“床头有酒敌霜风,诗成老气尚如虹”(《醉歌》)。吕岩说:“等闲倒尽十分酒,遇兴高吟一百篇”(《七言》)陈造说:“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
(《自适》)陈与义说:“醉中今古兴衰事,诗里江湖摇落时”(《醉中》)。杨万里说:“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张说道:“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醉中作》)。
酒与愁
酒入愁肠,愁融于酒。诗和酒的一个最重要的共同功能就是消愁。
李白一生不得志,诗与酒是他排遣情绪的两件法宝。既有“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的豪情,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低沉。
陆游忧国忧民,恨不能收复河山,怨朝廷小人当道,万千愁绪也只能聊寄与酒。“天上何曾许寄愁,酒中正自可忘忧。”(《对酒》)
有人说酒能消愁,“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消万古愁”(翁绶《咏酒》),有人却又说酒不能解愁,“窦家能酿销愁酒,但是愁人便与销”(元稹《劝醉》)。酒能消愁否?
或是酒还喝得不够多?“不知将几斗,销得此来愁”(李崇嗣《独愁》)
男人有男人的喝法,女人也有女人的喝法。女诗人的愁情同样用酒来排遣。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不过也千万莫以为女诗人就是三杯两盏淡酒就打发了,女人也有女人的豪气:“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众人皆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少知在这份情怀后浓缩着他的多少愁情忧绪。他的《苏幕遮》和《御街行》都是我极喜欢的词,全文录入于下。《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诗与愁
诗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抒情议事。诗可以抒发豪情,也可以表达欢乐。但读的诗多了,你总会觉得,诗表达的最好的还是愁情别绪,也许只有人在悲苦的时候才真正具有了所谓的诗意。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采桑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
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李清照《满庭芳》)
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只恐双溪蚱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欧阳修《踏莎行》)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急流。(叶燮《客发苕溪》)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夜雨滴愁更向深(李群玉《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愁穷重于山,终年压人头。(李群玉《雨夜呈长官》)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韦庄《愁》)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朱弁《春阴》)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韩偓《残春旅舍》)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以下几种意像及寓意。
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
3、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4、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此时,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