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开童年那扇腰门

(2010-01-08 09:18:12)
标签:

腰门

自我意识

诗意

小大人

沙吉

湘西

文化

分类: 童书推介
打开童年那扇腰门打开童年那扇腰门
——读彭学军新作《腰门》 文/阿康
那是一个午后,我踏上返程的火车。车厢里静静地,清凉的冷气令人惬意。手里除了那张车票,就是王林博士送我的那本《腰门》,卧在铺上,翻开那本书,伴随着火车呼呼飞奔,我走进彭学军笔下的湘西凤凰,和那个叫沙吉的女孩一起经历了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于是,短短的两个小时,我从未有过那样专注的阅读经历里,读完了《腰门》。合上书,眼前是书中的那些可爱的孩子的模样,仿佛是过电影一般,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景象,在脑海里浮现,最后定格在那两扇朱色的腰门上。在想,那个叫沙吉的孩子是不是童年里曾经寄养在姥姥家的我?——而那两扇腰门是不是姥姥打开又关起的二门?
《腰门》是彭学军是近年来写作的一个新的台阶,从《你是我的妹》《油纸伞》《纸风铃,紫风铃》等作品一路走来,彭学军的作品带着湘西水灵灵的风景,在细腻、隽永、唯美的文字里,给我们一种诗意的美好旅程。《腰门》一方面继续了作者诗性化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在艺术性、审美性等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腰门》中的腰门这一物化了的形化实际上是一种童年生活的开启和闭合,同时又是作者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找寻,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来,《腰门》是一本典型的成长小说。小说用自传式的叙述,把童年里那些人、事、风景、民俗一一融合在作者童年成长的拔节里。女孩沙吉走入腰门,从六岁到十三岁,这个阶段恰恰是儿童精神世界形成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她所遇到的云婆婆、水、青榴、巧巧、铜锣、哥、小大人一个个丰满的形象,是沙吉童年唯美、多样生活的承托者,同时又是沙吉在自我意识找寻中的一个个重要的标志。卖水为生的名叫水的哑巴男孩,被麻脸奶奶捡到并抚养大,后来奶奶老了得了偏瘫,是水以卖水挣来的钱养活着奶奶,他的感恩、善良、坚强,以及与“我”深厚的友情,以至于在水的生意断了后,“我”半夜里出来搞破坏,是作为“我”对水的同情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另一个与“我”相似生活背景的女孩青榴,因为兔唇而格外的自卑,从来不敢在别人面前唱歌,而沙吉是她唯一的听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青榴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胆放声歌唱,从而引来了师生的刮目相看。青榴从自卑到放声的歌唱,终于走出了昔日的阴影,是自我意识的绽放以及精神上的自我战胜,这恰恰代表了儿童成长中自我的突破,是成长中拔节的声响。铜锣那个曾经粗野邋遢的男孩,却有着淳朴、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在旧有印象和现实不断的冲突中,作为“我”更增添了不少的体验和认知,从而对童年中的每一个人都怀有一种虔诚。而云婆婆、哥、小大人这些人物的叙述中,更从不同的侧面给了“我”自我认同的感知,以及青春萌动,而这些见证了“我”在成长中生命的跨越,这如同腰门暗含的成长的门槛。
《中国儿童5人谈》中曾经专门讨论过儿童文学的诗意,读罢《腰门》,不由得让人想到这一点。彭懿说,“诗意说白了,就是打动人”。曹文轩说,“诗意是和忧伤结伴而行的”。在《腰门》中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这两点。作品通过一个个饱满的形象,在“我”所看到、听到的、参与的事情中,用那种略带淡淡的忧伤笔调,把苦难通过一种寓于湘西风情中情感通过唯美的叙述表现出来,其中蕴涵了一种审美、一种真挚。宗白华《美学散步》中这样说:“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出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 ……”我觉得彭学军的这部作品中已经做到了这些。正是她对于湘西风俗人情的怀有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因而能把小说的人、物、事、景都牢牢地打上了湘西文化的标签,“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从而焕发出一种特有的文化气息。而这些都来自于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经历,以及作者对童年的虔诚和欣悦,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开那扇腰门,童年是用来回忆的。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