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
一、
1.
2.
3.
4.
5.
6.
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1、结构体系、框架柱及剪力墙布置不尽合理;
2、计算书中计算参数选择不合理(周期折减、中梁刚度等);
3、不认真分析核对计算书,“位移比”、“刚度比”、“位移角”等超规范限值;
4、阵型数量不够,有效质量数超规范规定;
5、当位移比大于1.2时,未考虑扭转影响;
6、抗震等级有误,特别是抗震类别为乙类的建筑,不按本地区基本设防提高一度采取抗震加强措施;
三、基础:
1、基础形选择不合理,与地质报告不符;
2、人工成孔桩长过短未按墩设计;
3、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未进行地基变形设计;
4、缺基础计算书;地基承载力特征与极限标准值混淆;
5、对湿陷性等特殊地基处理不合理、对处理地基参数未提出具体要求;
四、其他结构问题:
1、设计计算书不完整:(1)缺基础计算书(承载力、变形);(2)地下建筑缺土压力计算;(3)砖混抗震计算不准确;(4)有漏荷载现象(有的轻质隔墙容重取值偏小,有的不考虑
墙荷载);(5)对大开间楼板及大跨度梁(梁高较小时)应有变形计算书;
2、
3、 结构总说明不全面,“按现行规范执行”的说法含混,易给施工造成困难;
4、 防止砌体裂缝和现浇板裂缝的措施不详;
5、 二次设计内容过多(如钢构件、预应力构件、屋顶装饰等),二次设计滞后;二次设计变更设计单位时,审查前未经主体设计单位审核认定。
各专业通病:
a)
b)
c)
d)
e)
f)
建筑专业
一、
1、 节能专项说明不全面、不具体;节能计算书不准确、不真实;
2、 公共建筑执行65%节能指标时,外墙面及屋面保温层过厚(特别是小型公共建筑),超出标准图集范围,保温材料及工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3、 国家和地方标准图集保温材料不包括近几年的新材料,对新材料及企业图集采用较混乱
4、 图纸与备案表做法、厚度及传热系数不一致。
5、 采用标准图集做法不成体系:陶粒墙采用实心砖墙做法;XPS采用EPS做法等等。
二、防火:
1、 总说明中无防火专篇;耐火等级定义不准确;
2、 较大型公建无防火分区、防火疏散等说明和图示;
3、 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未按规范要求计算确定疏散宽度;
4、 地下室与上部公用一部楼梯时无防火分隔,无独立出口;综合建筑中楼梯及安全出口共用;
5、 封闭楼梯、防烟梯间、消防电梯及前室未按规范要求设计
6、 大于6层住宅不设封闭梯间时,入户门未采用乙级防火门
7.
8、 局部不满足防火构造要求;《建规》与《高规》混淆不清;
9、 两部楼梯之间有房间隔开(疏散通过其它房间),不符合安全疏散要求;
10、 楼梯不按规范要求通至屋面
三、
1、
2、 多层砌体房屋设计中,为规避纵横墙上下连续的规范要求,将上部纵、横墙取消,使上部横墙或纵墙成为“悬臂”墙(无平面外约束),消弱了上部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3、 多层砌体纵向刚度较弱:不满足至少三道连续纵墙的要求;纵墙开洞率过大;
四、其它:
1、 设计总说明不全面、深度不够;
2、 无总平面图或总平面图设计内容不全、设计深度不够;
3、 阳台、低窗、屋面等处护栏高度不够、无具体做法;铁艺护栏强度不够;
4、 卫生间直接设在厨房、餐厅等房间的正上方且不采取措施;
5、 住宅顶层住户楼地面距室外高度超16M时未设计电梯;
6、 砖混结构外门窗洞口过大,既不满足节能要求也不利于抗震(特别是一层商厅、车库等);
7、
8、
9、
10、住宅楼中仓库、商厅标注储存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戊类,不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水暖专业
1.有的采暖设计对节能建筑留的设计余量太大,结果设计仍然是气片多,管径大,与原来不节能建筑的采暖设计没什么差别,体现不出节能效果.究其原因:一是考虑到当前节能保温施工的实际情况,适当留有余量是可以的,但应适度.二是一些旗县随着供热面积的增加,锅炉房和外网没有随之进行改造,造成小马拉大车或卡脖子现象,室内采暖设计不得已而极力增加散热器,这需要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2.近来,赤峰地区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相应涉及的建筑消防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