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龙”字日戳及其名称的由来

(2012-01-14 11:16:28)
标签:

宋体

日戳

龙潭村

龙头山森林公园

龙津东路

分类: 广州邮事
2012年是农历壬辰龙年,也称中国年。

201215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壬辰年》生肖邮票一套一枚,简称龙票。集邮爱好者都喜欢到有“龙”字日戳的邮局去寄封片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带“龙”字的日戳有好几千枚。广州就有六个带“龙”字的日戳,分别为龙洞、龙津东路、龙归、两龙、龙珠路、化龙等,日戳都是现行标准的钢质邮政日戳,直径为25mm,这些都是同名邮局日常使用的日戳。
一、龙洞



广州龙洞村又称龙眼洞村。是广州市天河区龙洞街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天河区东北部、广汕公路北侧,属沙河镇。因当地原有九条小村庄,取九龙归洞之意,简称龙洞。

有着“广州第一村”之称的龙洞村,早在距今22004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从族谱记载来看,最晚唐代就已经建成村落。在广州的龙洞街区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先有龙洞,后有广州城”。

http://s4/middle/56ff3d16gb674711132b3&690

龙洞邮政所日常使用的5号日戳              五山邮政支局的龙洞6号备用戳

二、龙津东路

龙津东路在广州市荔湾区,因位于龙津石桥之东,故名。长630米,宽10米,沥青路面。

相传明代有个英国商人到五仙观游览,看到一小小的葛藤竟然吊着一口几千公斤重的大钟。尽管藤都干了,但还是非常坚韧。英国人知道这肯定是件宝,就骗庙祝公说:“这小小的藤,吊着那么大的铜钟,太危险了,我铸条大铁索给你们,换了它吧!”庙祝公是个老实人,也就答应了。英国商人高高兴兴地吧葛藤拿回位于白鹅潭畔的驿馆去,他见藤条上积满了灰尘,就放到水里去洗洗。谁知这条藤一碰到水,就变成一条龙,挣脱了英国人的手,腾飞上天。
   
飞上天空的龙不小心将一口唾沫滴在西关一处。从此,因为得到了龙津的这个地方便被称为龙津路

 

http://s9/middle/56ff3d16g78a53f02d508&690

龙津东路邮政所日常使用的日戳 

 

三、龙归

    龙归镇为一地名,广州市白云区辖镇。在广州市白云区中北部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建圩,因村民多在牧牛归来才去赶集趁圩,故名牛归圩。清嘉庆五年(180 0)扩圩时,雅化改名龙归。镇因圩名。原属番禺县。1958年划归广州市郊区。同年由太和、 龙归两个大乡合建太和公社。1984年改设大和区,1986年撤区置龙归镇。

20046月,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太和、龙归两镇合并为新的太和镇。

 

http://s7/middle/56ff3d16gb67477631996&690   

龙归邮政特许服务店日常使用的日戳

 

四、两龙

    两龙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北部。以前是一个墟市。

清朝咸丰年间,大珠村附近有一户人家,希望荣华富贵,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占卜问卦择屋地。那位风水先生便带他来到两龙山脚下,指受划脚地说:“这里后面有两座小山,一座是青龙山,一座是白龙山。两山之间有块石,叫珍珠石,这样形成了两龙争珠的圣地。这里日后定会繁荣兴旺,谁居住在这里,就会荣华富贵。”说得他不亦乐乎,果然迁居到这里来。

      说也奇怪,这户人家搬居后,经营山货赚了钱,儿子读书又乖,左邻右里说他风水发了。这件事越传越广,迁居人渐渐多,建屋、搭茅棚做小生意,开小作坊、开小食店,于是形成个小市头。

      到了同治年间,两龙附近的本地人、客家人共20个姓,希望子孙发达,光宗耀祖,联合筹资办起一间悦贤书院,让子孙在那里攻读诗书,后来又兴建一座广惠善堂,向贫苦百姓视察赠医。因此,这个小市头越来越兴旺,但还没有正式命名和定墟期。恰巧,农历四月九日那天,忽然听到街上有人大叫:“卖狗!”原来有个农民用两个铁丝笼,载着四只狗(每笼两只),抬者随街叫卖,惹得小孩们跟着叫:“两笼(龙)四狗(九)。”当事人觉得好意头,所以定名为两龙墟,农历四九为墟期。

 

http://s6/middle/56ff3d16gb6747c5821b5&690

两龙邮政支局日常使用的日戳 

 

 

五、龙珠路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为一新路名。

http://s4/middle/56ff3d16gb6747da7dfa3&690

 

   龙珠路邮政所日常使用的日戳

 

六、化龙

化龙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北部。南宋末年,黄粤南由新会来此定居,妻子黄龙在村南建龙山寺,自任住持。死后,乡人传说他化龙归天,故村名为化龙。

 

http://s2/middle/56ff3d16gb6747faeaf91&690

                                

化龙邮政所日常使用的日戳

 

除了以上六枚日常使用的日戳之外,15日广州还启用了龙潭、龙藏、龙头等三枚临时日戳。

1、龙潭(临) 

龙潭村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新窖镇,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的岭南古水乡,也是一个拥有神秘传说和丰富物产的村落。

南宋未年(1279年),元军大举南侵,南宋水师崖门战败,宋未皇帝赵昺投海而死,追随者有十余万人,南宋灭亡。龙潭村的先民们从中原或被贬,或逃难,或从军,或朝臣从驾等入粤,首先到了广东的珠玑巷,再辗转来到了龙潭村。最早到龙潭村的有:韩、杨、车、马、黎、罗、李等姓氏,其中杨、车、马三个姓在现在龙潭村的村头附近围垦了一个围,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取名叫做“三姓围”,后来叫成了“三盛围”。

当初这里并不叫龙潭村,自三姓围后,其它姓氏相继迁入,“三姓围”已失去了代表性。由于这里四面环水,水乃是龙出没之所,又经常听说这一带有龙出现,故而取名龙庭村。后因龙庭忌讳皇帝座的龙庭,又因当时各村械斗不断,才改名为龙潭村,有“龙潭虎穴”非轻易取之意。

1月5日当天在龙潭村举办邮票首发仪式,并启用该临戳,由于一直下雨,到中午活动结束后临戳调回会展邮局继续为集邮爱好者加盖。


 

http://s5/middle/56ff3d16gb674824d3c44&690

广州  龙潭(临)戳   钢质  直径25mm  日期字钉可调换 

2、龙藏(临)

    广州越秀区西湖路有条龙藏街。虽然,它直接得名于明代的龙藏寺。但是,其中的来由,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南汉的一段历史闹剧。

南汉是唐宋之际割据岭南的地方政权,第一代皇帝姓刘名(音yǎn)。刘889942),初名刘岩,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奢侈迷信的皇帝,他倾全国财力在当时的都城广州到处建起宫殿园林,使广州城市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即位那年,他选择在甘溪流入珠江的河口风景区,营建一座南宫(在今西湖路市教育局,龙藏街、九曜坊一带)。南宫建成后的翌年(925年)八月,奇事发生了:一道白虹出现于南宫的三清殿。初时,很多南汉官员认为这是灾异的征兆,一个叫王宏的翰林学士,为了讨皇帝的欢心,硬说白虹是一条白龙,刘岩闻奏笑逐颜开,下令把年号乾亨改为白龙。迷信的刘,硬生生地造出了这个飞龙在天的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由于这齣闹剧的影响,人们便以为这一带既有白龙出现,必是龙藏之地。于是明代时,这一带建了一座龙藏寺。清代,一部分寺地变为民居,仍沿用龙藏作街名。

该临戳1月5日当天在广大路邮局举办活动使用。

 

http://s1/middle/56ff3d16gb674868a0a50&690

广州  龙藏(临) 胶质 直径25mm  日期字钉不可调换

 

3、龙头(临)

龙头山森林公园地处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庙头村,因山间有一清溪蜿蜒而流,如飞龙起舞,故名龙头山。龙头山是古代造山运动形成的蛋石地貌,是广州台地的一部分。斑纹状的花岗岩石块,奇形怪状,美妙异常,所以民间传说这些石头是张果老赶羊到南方时,仙羊拉屎洒落变成。

该临戳当天在黄埔大道东邮局使用。

 

http://s13/middle/56ff3d16gb67487f07edc&690

广州  龙头(临)  胶质  直径30mm   日期字钉不可调换 



                                  该文载于2012年2月《集邮家》2012年第1期(总第37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