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75《西周青铜器》邮票原地资料

(2011-11-10 16:31:41)
标签:

北京

西周青铜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

武王

分类: 原地集邮

    1982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全套8枚。

http://s8/middle/56ff3d16gb15d4ae0de77&690

http://s9/middle/56ff3d16gb15d4b0195d8&690

http://s5/middle/56ff3d16gb15d4b2e8a24&690

http://s8/middle/56ff3d16gb15d4ac282d7&690

邮票志号: T75

8-1  何尊                 4分       8-2  伯矩鬲                   4分         
8-3  利簋                 8分       8-4  牛首夔龙纹鼎             8分         

8-5  折觥                 8分       8-6  蟠龙兽面纹罍            10分         
8-7  燕侯盂              20分       8-8  日已方彞                70分

齿孔度数: 11度          邮票规格: 27x60mm;      全张枚数: 35枚(7x5);

印刷版别: 影雕套印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邮票设计: 邵柏林。

邮票雕刻: 高品璋、孙鸿年、呼振源、阎炳武、赵顺义、李庆发、姜伟杰。

    该套邮票发行之前已有“原地集邮”的意识,例如:T56留园、T74辽塑、J64建党、J67鲁迅、J68辛亥革命等,均有原地封存在。由于该套邮票中有的青铜器在北京出土或收藏在北京的一些博物馆,所以总公司和北京公司的首日封属于原地封。

http://s4/middle/56ff3d16gb15d57d63823&690

http://s6/middle/56ff3d16gb15d58261ba5&690

    除了总公司和北京公司的首日封之外,至今没有见到有其他出土地或收藏地的原地封存在,笔者跟不少邮友探讨过这事,得出的结果一样。故在此将该套邮票的原地资料重新整理一下,以便作为寻找自然中形成的原地封作为参考。

    第一枚何尊,造于西周时期。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铭文,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中央,指住在洛阳)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何尊铭文曰:“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对研究西周初年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何尊1965年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出土。

原地邮局: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群众路邮局   邮编:721001 

何尊现藏于宝鸡市博物馆。

原地邮局: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坝河邮政所  邮编:721000 

    第二枚伯矩鬲,通高30.4厘米,口径22.8厘米。造型庄重、华丽,铭文为“在戊辰,匽侯易(赐)伯矩贝,用乍(作)父戊彝。”伯矩鬲铭文大意为:“在戊辰时,燕侯赐贵族伯矩一笔钱,伯矩用这笔钱铸造了这件铜器,以此表示对其父的纪念。” 

伯矩鬲1974年在北京琉璃河251号墓出土。

原地邮局: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邮政支局    邮编:102403 

伯矩鬲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现藏首都博物馆

原地邮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甲25号木樨地邮政支局    邮编:100046 

    第三枚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中国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 ,如下:珷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武王征伐商国,甲子日早上,岁祭,贞卜,能克,传闻各部军队,早上占有了朝歌,辛未那天,武王的军队在阑驻扎,赏赐右史利铜,用作檀公宝尊彝。

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零口镇。

原地邮局:陕西临潼零口邮政所   邮编:710607 

利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原地邮局:北京王府井邮局   邮编:100006 

    第四枚牛首夔龙纹鼎,食器,制作于西周早期,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平沿方唇,直耳硕大,蹄足粗壮,耳外侧饰龙纹,口下饰六条龙纹,两两相对,呈兽面状,扉棱下有牛首,三足作兽面状,腹部有三个兽首卷舌大鋬。形制魁伟,造型别致。目前,是所知体积最大的西周时期铜鼎。      

牛首夔龙纹鼎1979年在陕西省淳化县史家塬村出土。

原地邮局: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南新街邮政所  邮编:711200 

牛首夔龙纹鼎现藏于陕西省淳化县文物管理所。
原地邮局: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中心街邮政营业厅    邮编:711200 

    第五枚折觥,西周折觥,通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重9100克。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部铭文铸在盖内,器身上的铭文铸在内底部。该器身曲口宽流,鼓腹,每边的中线和边角都饰有透雕的扉棱式脊,组成几组饕餮纹面,显得庄重大方。纹饰通体分为三层,以兽面纹、夔纹为主纹,云雷纹为地纹。器、盖同铭,惟有行款稍异,共计六行四十字。

折觥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窑藏出土。现藏周原博物馆。

原地邮局均是: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寺邮政支局   邮编:722200 

    第六枚蟠龙兽面纹罍盖径12厘米,口径16.5厘米,通盖高44.5厘米,器物面隆起,盖子上铸造有立体蟠龙,前足蹲踞,四周饶三长尾夔龙纹盘绕,器身侈口短颈,圆肩,敛腹,高圈足,肩部及两侧附兽首环耳,上腹饰对变形卷体夔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近底处及圈足饰夔纹,又附牛首形象鼻,通体以雷纹衬地。

蟠龙兽面纹罍于1973土于辽宁朝阳咯左县平房子镇北洞村

原地邮局:辽宁朝阳平房子邮政支局    邮编:122000

蟠龙兽面纹罍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原地邮局:沈阳令闻街邮局   邮编:110013

    第七枚燕侯盂,西周燕侯盂口径34厘米,高24厘米。此盂侈口,深腹,平底,圈足下缘有宽边切地,两附耳上部有横梁与器身相连,器身装饰以雷纹为地,主体为带花冠的回顾式分尾龙纹,空隙处填小型龙纹,圈足饰回顾形变形龙纹。器物内壁有五字铭文——“匽侯乍饭盂”。整体器物庄重华丽,显示了燕侯器在此窖藏铜器群中的尊贵地位。燕侯盂的发现证实了辽西地区在西周初属于燕国封地。

燕侯盂出土于辽宁朝阳喀左县马厂沟村。

原地邮局:辽宁喀左县山嘴子邮政支局    邮编:122316

燕侯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原地邮局:北京王府井邮局   邮编:100006

    第八枚日已方彝,通高38.5厘米,口长17厘米,宽20厘米,长方体,盖和钮呈四河式,装饰粗犷豪放,不施地纹,腹饰兽面,角为卷龙,盖顶饰变形兽体,盖缘和圈足上饰小鸟,盖内和器内底铸铭文18字,记天氏为父己铸祭器。 

日已方彝1963年陕西扶风齐家村西周窑藏出土。

原地邮局: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寺邮政支局   邮编:722200

日已方彝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原地邮局:陕西西安小寨邮局    邮编:710061


                                         该文刊于《春申邮刊》2012年第一期,总第10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