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02月24日

(2012-02-24 19:38:39)
标签:

杂谈

                                   足迹之哈尔滨之四

   

   我是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来到哈尔滨的;所以就少了一些“潜入”夜幕下的哈尔滨的神秘感了。

   满目皆为欢乐人,唯我心事几人知。未到哈尔滨之前,我的心中早已拟就了我的哈尔滨之行程。

                                        *一首歌*

    整个东北的行程中,我的心中始终回响着一个旋律《松花江上》。所以到了哈尔滨,我就顶着寒风和零下三十几度的酷冷来到了松花江边。虽然整个松花江已经冰封滞流,可是我的胸中却是波涛汹涌;一个声音由远而近,渐渐的在我的耳边响起:“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我孤伫在松花江边,让这歌声抒发着我心中无限感慨的发问;面对这松花江我聆听着仿佛是她从天堂发出的向故乡和亲人的声声呼唤;这呼唤在松花江上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我长留心间的、血泪凝聚的感情交响。松花江啊,松花江!你让我心酸不已……

   《松花江上》的作者张寒晖当年在谈到他创作这首歌的感受时深情的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如今,如果有人问我听着《松花江上》的感受时,我会回答说:“我听着《松花江上》时我在心里把那曲调都变成了我在坟上哭女儿的哭声了。”

   这样的一首歌,这样的一条江,这样的让我魂牵梦绕……“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2012年02月24日

                                        *一本书*

 

    哈尔滨有一条街——果戈里大街;来到这条大街上,我想起了一本书《死魂灵》;这条大街就是以《死魂灵》的作者果戈里而命名的。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俄罗斯作家。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代表作品,属四大著名吝啬鬼小说之一。        

    学文科者必须学习外国文学,而学习外国文学必须知道果戈里和他的《死魂灵》;这部小说的第一部出版于1842年,果戈理还没有完成以后几部的预定计划,便于1852年去世了。

   《死魂灵》说的是当时的俄国每十年要进行一次人口登记,而在两次登记之间,死去的农奴在法律上仍被当作活人,这就使居心叵测的农奴主们有了可趁之机——他们拿这些死了的农奴身份(死魂灵)当作抵押品向国家银行借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大骗子乞乞科夫决计到偏僻的省份去,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向大、小农奴主们收购“死魂灵”来谋取暴利。

    由于当时的社会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罪恶,要求他烧掉第二部《死魂灵》书稿。1852年2月24日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烧掉已经将近完成的书稿,然后就病倒了,拒绝进食,经过痛苦的九天,于当年3月4日辞世。

   走在果戈里大街上,我想着果戈里的一生中的很多让人的不解,诸如死后为何是面部朝下而葬等等;更为让人不解的是在他离世的前七年,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位异性朋友斯米尔诺娃-罗塞特竟然在梦中做到《死魂灵》的第二部手稿被他焚毁了。她认为这是一个凶兆并且立即告诉了果戈理,希望他把这一梦境化为力量而抓紧时间创作《死魂灵》的第二部。离斯米尔诺娃-罗塞特这个梦的七年以后,果戈里竟然真的是焚烧着《死魂灵》的第二部于世永别了。

    果戈理去世以后,斯米尔诺娃-罗塞特带着对果戈里的思念在人间痛苦孤独的生活了30年;学术界认为她把许多世人不知的果戈里的生活保存在心里,她是带着果戈里的《死魂灵》告别世界的。

     行走在果戈里大街,我还是感到不解;哈尔滨所有关于果戈里大街的介绍都没有说到“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只说是“一条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情调的大街”,“ 是到哈尔滨旅游不可错过的购物圣地”。难道是人们忘记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2012年02月24日
                                         

                            *一个人*

 

   哈尔滨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城市。而且还是一个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地方。我经过粗略统计,且央视哈尔滨籍贯的主持人先后就有:敬一丹: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郭金: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节目主持人;吉雪萍:中央电视台《家庭演播室》节目主持人;阚丽君:北京电视台《名人访谈》栏目组总制片、主持人;梁艳:中央电视台《新闻三十分》节目主持人;刘栋栋:中央电视台《致富经》节目主持人;刘芳菲:中央电视台《国际艺苑》节目主持人;刘璐: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家唱》节目主持人;马东: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杨锐: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主持人;尤宁:中央电视台《体育报道》节目主持人;邹德江: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栏目的主持人;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代著名播音员……

    对于这一现象我和魏笑生前曾经讨论过多次;客观上我认为从专业院校分布上来说,由于过去我们国家电视事业的发展原因,全国只有南北两所院校,及北方为北广(现为北京传媒大学);南方为浙广(现为浙江传媒学院);这两所院校培养的专业人员大致按地域和语域分配;这是天时。哈尔滨的地方语即为普通话定义中的基础方言——北方话;这是其地利。主观上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如现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的敬一丹。她出生五十年代,插过队,下过乡;再通过努力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放弃其他工作,凭着自己的信念而终于走到今天……

    魏笑在走上电视节目主持人岗位的前后,最崇敬的节目主持人就是敬一丹。凡是敬一丹主持的节目她都是必看的。她曾经和我这样评价敬一丹:从形象上说她从不在屏幕上向观众显现浓妆艳抹和服饰华丽;做节目时她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儿,敬一丹不是以‘媚’取人的节目主持人,在屏幕前她一直都是身着色调素淡的职业女装,轻描淡写的化妆,大度泰然的神情;荧屏上她在主持的所有节目中始终以倾听和交流的姿态面对观众,她从不将电视以外的那个“敬一丹”带入“节目”,她是用她天才的主持人的魅力向观众叙述着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轻而易举地将观众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2012年02月24日
    毫无疑问,魏笑从敬一丹的主持风格中也找到了她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如何成为一名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答案;她以敬一丹为前辈、为老师、为标杆,一步一步的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为此她和我说过,有时间去哈尔滨身临实地的去学习和体验“北方话”,去寻一点哈尔滨的主持人的灵气……

2012年02月24日
恶风吹去,万里他乡。你走了,我才恍悟对你的亏欠是多少,为父泪尽声声叹……我执著的思念,父女之情的坚定,能融化得了这满眼的冰雪,却唤不回已逝的人……我走走停停中看见了你已在我回忆的往事中越走越远,我只能将这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无限的不舍化着你曾经的意愿尽洒在哈尔滨的土地上,了却了你的心愿,祭奠着你的遗憾,寄托着我的思念……
    就要告别哈尔滨了,我仿佛听见魏笑和我说:“爸爸,别忘记了拍几张哈尔滨的照片,以谢“笑友会”的朋友和我们的博友”。于是,我举起了我手中的相机……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2012年02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