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本“自由研究”认识世界教育 |
分类: 比较教育 |
下文节选自《解锁日本屡获“诺奖”的教育密码》
自由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想跳脱出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希望加强儿童思考能力,于是开始盛行自由研究。
自由研究可谓全部自由,学生们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但也有大体的领域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流程。自由研究的领域多聚焦于科学或数学等学科,强调的是社区实践、真实环境的体验探究。
自由研究的类型可分为科学实验型、社会调查型、环境观测型和美工劳作型。例如,科学实验型的研究有“香蕉也会被晒伤”,把香蕉涂上防晒霜后用铝箔纸包起来,观察香蕉日晒后的情况。社会调查型的研究有“调查自动贩卖机”,归纳出自动贩卖机的省电功能以及附加的社会贡献功能,如地震发生时,自动贩卖机会打出警示;发生公共灾害时,可以设定贩卖机里的饮料或饼干不用投钱即可让灾民取用等。环境观测型的研究有“扬羽蝶的秘密”,对扬羽蝶虫蛹羽化成蝶的过程与时间进行详细的观测记录。美工劳作型的自由研究则为工艺制作,如制作水车、简易的雨伞搁置架、陶艺厨具等。
很多学生都会从上述的领域类型中选择一种加以研究,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每一个日本中小学生上交的自由研究报告书均清楚地注明了研究的动机、调查的事项以及自己的假设;准备了哪些东西,用什么方法观察,得到了什么结果;最后说明学习到的事情和需要反思的部分。报告巨细靡遗地用文字、图表和数据进行解释说明,最后还标注了参考数据和书籍的出处。整份报告的呈现形式不是成年人那种具有专业水平的幻灯片,而是小朋友充满创意且可爱的手绘。
到了新学期,学生们要在班级或在全校举办的展览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被认定为优秀,会被贴到教室走廊的墙壁上,或者参加整个地区的学校竞赛,有时甚至会得到表彰。
知识如果是自己亲自研究得来的一定会比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或是书本上写的,更加更人印象深刻。如果孩子从小开始,每年都能认真地亲身投入自由研究,那么除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了解研究的方法以外,更能形成独立思考和归纳整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