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付出,终将由美好来回报

标签:
开学典礼讲话教育 |
分类: 讲话发言 |
——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丹桂飘香时。在这风清气爽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新的学年、新的学期。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512名初一新同学和12位新老师。你们的到来让校园绚烂、灵动,附中因为你们而更加精彩。
五天前,我在中大南校区新体育馆打完乒乓球准备离开时,已近晚上8点,在馆内发现一位身着“中大女排”队服的运动员一个人对着墙壁练习接球,她是在进行自我加量训练。
看到此景使我联想起近来所读的5本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异类》《刻意练习》《坚毅》《绝非天赋》。这5本书从内容上看,讲的都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各行各业,要做到顶尖水平,理论上要进行一万小时的训练。
英国神经学家Daniel 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一万小时定律的成功代表大画家达·芬奇,当初从师学艺就是从练习画一只只鸡蛋开始的。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换着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少说也得练习一万个小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这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上述5本书告诉我们: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天才更懂得利用大脑的适应能力。小提琴大师与新手的大脑对比发现,这两者大脑里面构造不一样,是因为小提琴大师每天反复练习造成的。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发达,因为大脑拥有无限的潜力。
每年中、高考结束,总有媒体采访各省市的状元,他们的回答大都是:哪有什么学霸,有的只是厚积薄发!所谓天才,不过是每一天的积累成才!
一位河北衡水中学的女生保留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的试卷,摞起来足足有2.41米,最终这位同学考上了香港大学。
今年中考结束,一位来自青岛的爸爸,晒出女儿中考图,在女儿中考时,这位爸爸用手机和文字记下了女儿初三这一年的生活。
“这一年来,她房间里的灯,成为了家里最晚熄灭的那一盏。” “每天早上,女儿在吃早饭的间隙,也得坐在楼梯上读一会儿课本。” “中午,来不及回家,在校外餐馆解决午饭后,女儿在车上睡着了。” “晚上,女儿回家学习到11点是常事,要看课本、刷题、练听力……孩子妈妈还要负责答疑。她学到多晚,我们就陪到多晚。”“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年8月批发的200根笔芯,今年3月就全部用光了。一天写完一根笔芯,那就是得写1万多字,孩子的辛苦可想而知。”
同学们,你们正青春年少。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是一场勤奋的较量,“上天不会亏待勤奋者”。
今天在此,我严肃地告诉同学们: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样!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给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读书时偷的懒,要用一辈子来还。北宋诗人林逋说过:少不勤苦,老必艰辛。有人说努力的人生是苦一阵子,不努力的人生是苦一辈子。没有经过辛苦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有快乐的学习成绩。
学习没有捷径可以寻找,我们就要比他人多出几分努力,越努力越幸运。我们就要每天进步一厘米,超越自己一点点,一点点……不把自己逼一把,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舒适区,无法体会到深度学习的乐趣。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
人生就是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你只管,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只要竭尽全力,你想要的都会来。
同学们,相信自己,憧憬明天,努力奔跑。因为这个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
星辰大海,就在前方。后浪们,奔涌吧!附中为你们助力,附中为你们鼓掌!
最后,祝愿同学们身心健康,学业精进!祝愿老师们诗意工作,永葆童心!
讲话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