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洋老师”如何上好本土英语课

(2018-11-02 16:40:45)
标签:

外教

教授

本土

英语课

教育

分类: 好文转载

 

看“洋老师”如何上好本土英语课

2018-10-31 11:30:39

如今,“国际视野”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必备素养。但也有一种研修方式,能够让老师们不出国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国际素养。

今年10月,北京市骨干教师国际学校实践研修项目实施开展,该项目以带领老师进驻多所国际学校、深入课堂进行体验观察、跟踪外教做影子式伙伴研修,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借鉴平台。本期,我们邀请项目参与教师分享学习感悟。

“影子式”跟踪学习

把握课堂教学核心逻辑

很多中国老师对于国外课堂教学的认识大都是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热情高涨等。但如果国外的老师将课堂搬到中国,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了深入开展研究,我和来自北京市各区的二十几位骨干教师,进驻多所优质国际学校,深入课堂观摩高水平外教的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所采取的方式是:每所国际学校进驻4~5名教师,每位教师每周跟随一名外教,“影子式”连续跟踪外教课堂教学,了解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后的各种评价。

以国际学校EAL(English as Additional Language,即将英语作为额外语言的学习)课堂教学为例,国际学校的EAL教学类似目前中小学开展的英语教学。老师们通过跟踪不同年级、年龄和学术背景的EAL教师,观察其课堂教学。经过一周的连续观察,通览小学到高中各年级EAL课堂,我和老师们发现:不同年级、性别和学术背景的EAL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逻辑是“基础知识”落实和“基本技能”培养。国际学校的竞争力是学生学业表现,所以其课堂必须求真务实。

三个特点深入观察

落实学科素养目标

就EAL教学内容而言,从小学到高中,外教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评价方式都遵循语言素养培养的基本要点,并且能够根据学段目标和学生特点,落实学科素养目标。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外教所采取的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大量活动,而更多的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时,外教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贯通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包含有教师对学生的即时反馈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在观察了不同国际学校的多位外教后,我综合了不同学段、年龄和学术背景教师的课堂,总结分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语音教学是基础,贯穿始终随时教;示范矫正即时帮,师生活动自如行。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就是语音。EAL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为非母语的学生,因此,外教在口语交流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语音问题时,会立即示范纠正。语音教学在小学低幼阶段作为专门教学内容,到了中学没有专题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外教会随时示范并纠正语音,对学生任何错音的舌位、唇位都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这会给学生语言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个特点:词汇教学是关键,低幼年级多花样;中高年级随阅读,拼读造句遵传统。

各学段EAL课程中都涉及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是学好语言的重要积累。通过观察外教在课堂上的词汇教学,我发现,他们十分重视教学整体设计,尤其是情境设计,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侧重。同时,他们也会针对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高中阶段,外教会拿出整堂课完成阅读理解后的词汇教学,他们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练习和各种情境应用,使师生在互动交流中,系统地把握词汇辨析,活学活用。

第三个特点:写作教学显功夫,先读后说奠基础;框架结构先搞定,具体表述群言聚。

写作是体现语言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国老师而言,英语教学主要以仿写、结构填充式写作为主,而外教的EAL写作课则是循序渐进地开展,使学生的课堂思维显性化,重要的方式就是“Think aloud”,即在师生交流、问答和扩展阅读内容后,学生再动笔写作。外教们认为,学生写作不是各自独立的工作,而是需要在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中完成的。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说出整体写作框架,确定相似或者差异的部分,再以一人一句的方式让学生填充内容。这种写作教学方式,看起来随意,但却体现出课堂逻辑思维的引导和形成过程。在这种写作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结合学生对话,学生之间结对说、分组说、全体学生接力说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充分的素材。使学生的写作过程自然流畅,“下笔如有神”。

感悟分享:

纵览国际学校高水平的外教课堂,不难发现,无论是阅读课、写作课还是听说交流对话课,整体课堂是平静严肃但却不失活泼的,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师生的互动讨论氛围也是十分活跃,行云流水般紧凑环节中贯彻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不禁思考:在越来越多的课堂创新中,新颖的教学设计和师生良好的学习关系固然很重要,但教师也应注意,不要丢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灵魂。只有把握和处理好教学的基本核心,才能从中进行传承和创新。

文/王晓玲(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