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技术高级研修班所得所感
罗朝猛
2017年11月17-19日,我校英语组教师一行8人参加了在湖南岳阳市举行的英语核心素养评价技术高级研修班的研修培训,有幸聆听了中央教科院原研究员龚亚夫、人教社研究员张献臣、人教社原研究员李静纯和北京四中原教研组长英语特级李俊和等专家有关英语核心素养、英语关键能力、英语教学评价和英语高效备考的讲座,收获满满,感慨良多。限于篇幅,在此只重点汇报聆听以下两位专家讲座的心得与感受。
自2016年9月我国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以来,“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使用频率最高语汇,专家们忙于如何将各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中;一线教师苦于思考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及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本次给我们讲座的第一位专家龚亚夫老师久闻大名,但与他面对面的交流还是第一次。龚老师经历丰富,研究成果颇丰。他曾经在北京当过中学教师,是我国最早被公派至美国进修的中学英语老师,学成回国后曾在北京海淀区当过英语教研员,后被调至人教社英语室从事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工作。待他年满55岁时,被调动到中央教科院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工作。
龚亚夫老师的讲座可谓理论与实践相具,讲课生动有趣,北京范十足。他没有以“学科素养”之名进行开讲,而是以《高中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与英语教学设计》之题与我们进行分享。在他看来,我国当下及未来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应是:超越语言运用与文化沟通的英语教育,即从语言知识与能力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英语交际能力到品格力量关键能力;从跨文化交际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个人人际交流到跨学科与发展需求;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能力的全覆盖。他建议,作为学校的英语课程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变,要改变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方法、课程观念、评价测试与教师培训。在讲解相关英语教学理论过程中,龚老师穿插讲了一些有趣的教学实践案例,通俗易懂,引发思考。
我们感到受益最大的是,龚老师在讲座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线教师平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有:教材中的文段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以零碎语言知识讲解为主要教学内容;语法练习与问题集中句子层面的意义;阅读理解没有有效转换成写作能力;缺乏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龚老师花了较大篇幅向我们讲解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他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Step
1:确定品格与思维能力目标;Step 2: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教学任务;Step 3:设计阅读技能与写作技能的框架;Step
4:通过分析教材选取阅读材料;Step 5:选择正确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一线教师教学中如何教授词汇,龚老师首先指出了词汇教学中的误区,一是孤立记忆;二是过度归纳;三是只讲语法;四是只注重拼写。针对以上教学误区,龚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方法。他通过引用Stubbs的以下论述,反复强调词汇与语法是不可分割的。Stubbs曾经说过:词汇和语法之间没有边界,词汇和语法是相互依存的。
在具体如何教授词汇时,龚老师告诉我们要通过以“语块”的方式来教学生记忆词汇。常见的“语块”主要包括:习惯搭配、常用短语、句子结构、社交套话、语段连接词。其实,Lewis早在2002年就论述过,语言不是语法加词汇构成的,而是很多不同的词汇短语构成的。关于如何利用“语块”来进行词汇教学,Long&Crookes在1993年就论述过,学生学习语言不是通过功能的输入习得的,而语块和习惯用法对学生掌握语言最有帮助。也就是说,即使学生学会了语法、结构,但是词汇和习惯用法仍然是长期需要学习的。
人教社研究院张献臣老师可谓科班出身,他讲座的题目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在中小学英语教师中,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张老师以阅读教学为题开讲,自然吸引了我们的高度注意。张老师一开口,竟然应景背熟起了《岳阳楼记》,让我们佩服张老师的学养。
张老师话锋一转,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大家都知道,核心素养其实包含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两大方面。接着,他的讲座正式入题,直面什么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依次他还向我们道出了未来英语教学的重点,即更加注重语篇、语境、语块和语用。相对来说,我们对语篇、语境、语块较为熟知,而对语用较为陌生,这块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短板”,今后也将抽出一定时间就“语用”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补课”。
张老师讲座的主打内容是阅读教学。他首先指出了当今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阅读教学目标过于狭隘;阅读课上阅读行为不突出;只顾阅读速度,忽视阅读质量;注重句子层面的理解,忽视语篇结构分析;阅读课上缺乏阅读策略培养。
为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能,张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阅读课教学案例。他在讲解中分析到,此教学案例体现了三个阅读意识,一是主题意识;二是主线意识;三是语篇意识。这堂课的第二大特点是,重视思维品质培养;第三大特点是重视文本解读。他讲座至此,让我深深体会到,好的阅读课堂,应是有语言参与、文化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
让我豁然开朗的是,张老师讲座中介绍了阅读中的三个层次:Read the lines ;Read between the
lines;Read beyond the lines.
第一、二个层次,我们教学中都非常重视,而忽略了第三个层次。张老师还要求我们,在阅读课堂中要做到“三度”:一是要有高度(语篇层次);二是要有深度(文本立意);三是要有温度(情感态度)。讲座最后,张老师总结了为什么“得阅读者得天下”的以下理由,他说:阅读可以增强语感;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阅读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阅读能有助于开阔文化视野;阅读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以上张老师的总结,将他的讲座推向了一个高潮且画上了圆满句号,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