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各州正尝试用新的标准评价学校

(2017-07-06 08:14:27)
标签:

美国

评价

学校

新标准

教育

分类: 比较教育

 

 

         文/罗朝猛                 (刊于《教书育人 校长参考》2017年第7期)

 

       美国在奥巴马时代所制定的《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从今年起生效。伴随着此法案的生效,将给予各州在评价学校方面更大的灵活性。

 

      华盛顿州有多少学生经常逃学?他们准备好上大学了吗?他们身体健康吗?他们的学校是受学生欢迎的地方吗?带着上述问题,美国各州开始制定新的标准来评估他们所管辖的学校,而不仅仅只是依靠传统的评价依据,如考试成绩。

 

       美国各州制定评价学校新标准的法理依据是联邦教育法,即由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15年所签署的《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该法案将在即将到来的新学年开始生效。

 

      根据美国新的教育法律,美国各州将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业成长上面,这不仅仅意味着只关注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方面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更多看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业水平是否有持续改善。

 

      美国托马斯B·福特汉姆研究所所长迈克·彼得里利说: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这是个巨大的变化。“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感到满意,这将是一个衡量学校质量好坏的更公平的方法,”他补充说。

 

      但是,虽然大多数专家称赞新法律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但也有些人认为,在缺乏联邦教育指导方针的情况下,一些州可能会忽略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群体,如少数裔族、残疾学生和英语学习者(母语为非英语)。共和党所控制的国会将废止奥巴马政府所通过的联邦问责制的准则,以助于各州实施新的法律。

 

      到目前为止,已有九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向美国教育部提交了他们的问责制计划,并且还有七个州正在完成他们的教育蓝图,其余的州将在今年九月提交他们的计划。美国教育部长贝琪·狄维士将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他们的计划。她说,她的目标是增强国家和各地教育的灵活性。她表示,她可能会利用此过程来推进择校。

 

      在评估学校质量方面,美国各州正在试验新的评价标准。几乎所有的第一轮制定学校评价新标准的州都把学生长期逃学,即有多少学生在一学年逃学时间超过百分之十以上时间,作为一个关键指标。

 

       与其他州一样,康涅狄格州和特拉华州也将会跟踪高中学校为学生考入大学准备的情况,或高中学生是否选择了高级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就读,或他们在参加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 or ACT)成绩的情况。

 

       田纳西州拟对所属的公立学校进行等级评定,层级从A级到F级。该州教育专员坎迪丝·麦奎因表示,会给予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一些信息。学校等级评定还将考虑以下指标,比如那些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学校为残疾学生服务的水平。同样也将对学生长期缺勤情况进行评价,还包括学生准备升入大学或考入军校的情况,还包括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差生”成绩进步的情况。当然,毕业率也是评价学校等级时所考察的重要指标之一。

        内华达州制定了一个侧重于学生进步的评价系统,包括考试成绩,英语熟练程度和毕业率。马萨诸塞州将关注九年级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

 

      新墨西哥州将开始跟踪那些在大学需要额外辅导学生的学习状况,把他们在大学学习的状态和他们曾经就读的高中挂起钩来进行评价。该州也将看重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的学校排名情况。

 

      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方面,美国有些州正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佛蒙特州和康涅狄格州希望把学生身体健康作为评价学校质量的另一个标志。而同时,康涅狄格州也认为应把艺术教育水准纳入到评价学校质量范畴中。伊利诺伊州期望在学生中开展“气候调查”,询问孩子们是否感到他们处在一个安全和受欢迎的环境中。

      “学生成功与否,不仅仅只看他的分数,” 美国教育信托基金会的娜塔莎·乌希麦凯说。“考试成绩很重要,看一个学生的进步更重要,各州正在描绘一幅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图景。”

 

       纵观第一轮制定学校评价新标准的这些州,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州所做的变革就在于促成将家长、教师和社区人士联手参与此过程。“他们一直在非常积极地把那些对此计划有兴趣的人士圈进来,” 美国州立学校主管理事会的克尔斯滕·卡尔如是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