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校园欺凌他们有话要说!!!

(2017-05-05 19:21:03)
标签:

校园欺凌

大家谈

教育

分类: 好文转载
2017-05-05 王玲玲 遇见教育家 遇见教育家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ziadDDQxbCJEkyoiaItNUiariah1uADFUgO1M0gfTficZtN916ibc7qCsYE43XhvkLfodZic7JMB5219nfpxOfjzbw5cQ/0?


为什么以前孩子间的游戏和打闹时常发生却无“校园欺凌”一说?校园欺凌近年来何以成了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高频词条?校园欺凌究竟该如何界定?屡屡“刷屏”的校园欺凌事件到底是媒体、家长的建构还是校园管理问题的“冰山一角”?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有无好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


5月2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以“关注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田家田家炳楼702火热开始。


当天下午2点,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南京市教科所的4位专家以及来自南师附中、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的3位一线德育工作者,1位研究校园欺凌问题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围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SF3gBMxgPG3Y1CaG8HRbEMQIHmLCgeZse7bFMwz5np5g2GiaR4jVobGzj9yeGqQzxiaQpbBL9nNsoXJ4mbtYAntw/0?wx_fmt=jpeg


本次圆桌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教授主持。在3个多小时的对话中,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从校园欺凌的表征说起,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层面的剖析,对校园欺凌背后折射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多维度揭示,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圆桌论坛精彩观点抢先看


01

玩笑和欺凌之间如何界定?


男孩子间打打闹闹,宿舍几个孩子孤立另一个孩子,网络上PS同学的照片……这些校园关系场中存在的现象到底是同学间的玩笑还是所谓的“校园欺凌”?家长、校方、社会舆论往往难以形成一致的意见。到底什么样的玩笑是孩子间的恶作剧,什么样的玩笑是校园欺凌呢?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SF3gBMxgPG3Y1CaG8HRbEMQIHmLCgeZs01G5hQAU2MEZ3Kj2iaBGBcXoDMnxA5ib88QIxjP27h4tpVzfiboNUVAiaA/0?wx_fmt=jpeg

南京市中华中学德育处主任钱华


如果存在强弱力量的不均衡,有严重的伤害后果,且经常、反复发生并存在主观恶意,这种“玩笑”就不是玩笑了。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齐学红教授


从教育的立场来说,现在的校园欺凌更多的时候是同伴之间交往性的缺失



02

所谓的“校园欺凌”事件何以频频成为舆论的风暴眼?


“校园欺凌”不是一个新词,据考证,这一名词早在1978年就已出现,但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甚至每每成为舆论的风暴眼却是近几年的事。这背后有哪些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


 

南京市教科所德育研究室主任李亚娟博士


一定程度上存在被媒体建构的可能。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欺凌事件背后真正的问题反而被忽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SF3gBMxgPG3Y1CaG8HRbEMQIHmLCgeZsLlW45ITCL5qjCngbGqv6B3C6Kcf96ibiaT2NebiabfGf1uOhWr4F3fx2w/0?wx_fmt=jpeg


毋庸置疑,有了互联网之后,校园欺凌容易被发现。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人身权利的担忧与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甚。



03

我们的学校“病”了吗?


抛开“被建构”的外部情况,个别学生的欺凌行为容易在学生群体中蔓延却是校园管理中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效仿者以及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群体的存在折射出了学校教育存在的哪些问题?我们的学校病了吗?


 


教育系统“育德”功能弱化。当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多着力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弱化了对学生心理、道德成长方面的关注,未能及时预防和矫正校园欺凌。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道德研究所所长冯建军教授


很多学校发生欺凌事件之后试图进行掩饰,对当事人未能进行恰当的处理。真正为问题“埋单”的往往是家长,孩子本身得不到教育。



04

如何防止一颗“烂苹果”坏了更多的“好苹果”?


校园欺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但在应对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校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毫无疑问,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行不通。那么,今天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需要渗透些什么才能尽可能地预防和扼制校园欺凌呢?

 


校园欺凌就像“烂苹果”,虽然是个别现象却容易蔓延,必须有效应对。目前,学校正在进行德育框架建构工作,其中班级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评“优质教室”,做好“班本课程”,我们一直在行


学生教育、教师教育、家长教育三个层面协同推进。比如,我们将德育渗透进语文、政治等学科教育之中,组建班主任导师团定期召开碰头会,在会上针对特别关注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需强化法制的思维和方法,不能单纯用行政化的方式解决。

 


教育部等九部门去年发布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从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层面进行防治。不过,从某些层面来说,提倡生命教育可能更加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在生命教育中设计“反校园欺凌”的内容,我们通过活动体验或者情境模拟,使学生在模拟“体验”的基础上对校园欺凌进行理性思考,引导他们辨别是非,最终探讨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展生命教育,使每个人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