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求学就是一次成长经历
标签:
异国求学成长经历教育 |
分类: 好文转载 |
2017-04-20 16:46:26
如果你问我在英国留学的感受,我一定会说:“很值得,好怀念英国,真想哪天再回去看看。”这就是英国的魅力。几年前的某天,我到达伦敦,走出希思罗机场,开始了我在英国的求学之旅。
突破交流障碍
当你到了一个纯英语的环境里,你会突然发现听不懂别人说话了。即使你的雅思听力考了9分,你也会在这里被带有各种异国口音的英语弄得晕头转向;即使你平时看美剧一点听力障碍都没有,但在英国的电影院里对着没有字幕的电影,你还是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尽管你平时听BBC或VOA都能听懂,但是当你给银行客服打电话咨询问题时,伴着电话的杂音,你和一个不知道放慢语速的银行职员聊银行业务,就显得异常费力。
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在异国待的时间长了以后,这些交流障碍自然就会消除。真正的障碍其实是我们自身不够主动开放。因此,我们要学着外向些,要试着主动和别人聊天,不能什么事都等着别人主动来找你,文化隔阂需要自己主动去打破。
转变学习方式
西方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学生自己客观思考和独立创造。我刚入学时,学校里就有很多讲习班让我们参加,这些讲习班主要教授一些实用技能,例如写作、速读、演讲的技巧等。我兴奋地带着笔记本跑去上速读课,想学学外国人的先进教育方法。
上课时,我充满期待地看着老师,结果他张口就说:“其实,我对速读也没有太多研究。”我一听顿时就懵了:如果对课程内容没有太多研究,怎么配当老师呢。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每组发一张白纸,让每个人在纸上写下自己在速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互相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困难。20分钟后,老师让我们每组派一名代表把白纸贴在黑板上,并阐述一下小组讨论的结果。
刚开始时,我对这种授课方式很不习惯。后来有一天,我们的一位讲师鲍勃上课时点名让我发言。当我硬着头皮详细地表达了自己对某个话题的一些看法后,老师夸奖我英语口语说得不错。从那天起,我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起来。通常,我会在课下提前翻阅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书籍,积极为课堂讨论和发言做准备,上课时也不再有语言方面的心理负担,总是主动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渐渐地,我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式。
其实,在西方求学是一个好机会,让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借鉴一下好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积极适应和改变,就一定会有全新的收获。
正是这一次次从迷茫、失落、不适到自省、适应、进步的过程,让我的留学生活变得刻骨铭心。
□文/毛竹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