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问答”刊于2016年10月5日《中国教师报》第13版
我问: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写教案很熟练,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上比较容易,难的是评价。在学生评价中,尤其在一些个性化课程中,学生的接受水平差距较大,该如何适度评价?在课程设计上,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是好的课程?对教师该如何评价?怎样提高评价方式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教师林娜)
我答:
第一,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是好的校本课程?所谓校本课程,要聚焦“校本”二字,即课程要源于学校,为了学校,为了学生。换言之,课程要基于学校已有的实践与基础,要能充分发挥教师之所长,要能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夯实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能力。当然,好的校本课程,还应是具有国际视野和未来眼光的,综合化和高度的融合是趋势。
第二,如何对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如何提高评价方式的操作行和针对性?其实,只要确定了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是好的校本课程,对教师的评价可采取多种方式。一种是描述式的定性评价,即对校本课程的文本的规范性、实施的过程性和效果的有效性进行描述,评价出相应的等第;另一种是定量评价,即制定相关评价指标,给予不同的分值,最后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还可组织学生对此门课程开展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形式进行评价。
第三,在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的开放性、实践性、选择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应采取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即采用在非结构化的情景中评价学生的评价方法,如常用的有:以观察、记录、让学生完成作品或任务、团体合作计划、实验、表演、展示生完成作品或任务、团体合作计划、实验、表演、展示、口头演说等。针对不同的课程,还可采用小论文、读书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成果汇报等。总之,要减少以纸笔测验的方式,多以质性评价和等级形式呈现。概言之,评价的方式不能以一把尺子来度量所有的学生,评价的方式要讲究个性化和“量身定制”。唯有这样,校本课程的评价才能多元化。(中山大学附中罗朝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