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让美生美
标签:
培训感悟教育 |
分类: 好文转载 |
刘潭实验学校
翻阅这些学习记录,培训老师们提出的一些观点或话语还似历历在目。很喜欢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罗朝猛博士提出的以“创新和重构”的思路,走向共生的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观点;也很欣赏常州北郊初中站在“理解为本,创生发展”的角度开展的教研组建设,列举的大量的实践型教研成果真的令人耳目一新、敬佩不已!更难忘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严华银的专家讲座,虽然讲的主题“课堂问题解决与教师素质提升”很平实,却尽显出了教育的本真,提出以教师用“宗教的情怀”来做教育,立意深厚眼光高远;以教师“燃点低”一点,再低一点,道出了教师职业的人文德行素养……
也很欣赏这次暑期北塘优质学校建设项目专题培训的组织方式,来自南师大的专家团队与教师开展了“欣赏型探究应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与领导文化”对话,在专家讲座、学校课题展示研讨和教育故事悦读分享会等等内容中,使听课者也有很多机会来参与讲解、提问质疑和分享展示,促使听课者成为“深度学习者”,不断开发和共享个人自身的和学校团队的资源,在专家现场引领指导和同伴互助提问中,进一步澄清了疑惑,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也提炼着学校发展的新价值。
前几天,南师大的专家团队又邀请了美国著名专家社会建构论的建立者格根教授开展了优质学校建设项目活动,以到学校现场考察和主题讲座及对话的培训形式,使优质学校建设项目活动效果又往前递进了一大步。其目的就在于促使各项目学校思考:我们学校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在短短半小时的时间内集中展现、介绍学校优势?而且,如何理性看待美国专家对此的评价和指导?又如何在下阶段改进?项目历经了这些过程后又对欣赏型探究意味着什么?有无实质性的理解和反思等等。
……
对格根教授评价学校考察作小结时印象很深地几句话是:“很喜欢孩子们制作的版画,不仅作品制作得很美,更多是孩子们的专注和投入……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在活动交往中多让学生参与,多提供师生对话、观察发现、情感交流和合作探究等机会,在知识的建构和生成中,注重良好关系的建立……这些话的表述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这样一段话:“人的综合素质三要素:一个完善的人,必须要同时拥有以下三种素质,缺一不可。第一理性的素质,这是一个人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情感的素质,既情商,是一个人在与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第三感情素质,感情能力强,感情要求高,应求美好的感觉”。可见,一个人如果从小不重视感性能力的发展,缺失了感情素质,就会感受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没有幸福感,一生枯燥乏味。这是积极应对现今学校课堂和教学活动越来越偏离原来的方向,注重知识结果的灌输或知识学习的死记硬背和题海苦练。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正在不断呼吁,基础教育要非常重视培养人的感性素质,要从教授知识结果转向重视学习过程的自主发现和合作探究,从注重评价学习成绩转向注重评价学习过程的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我认为,我们老师应及时补上这一课,让我们与学生在教与学、传与受的过程中,多些情感的交流,多些感情的流淌,多些育人的温情,多些欣赏的方式,就如第斯多惠的名言所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等等,不也正是这个意思吗?
可见,欣赏型探究中发生的事,其实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就是让美生美的事,如果其中还会出现惩罚等教育行为,那只能说,欣赏的生命存在方式或行为,还在过程之中,美还在孕育之中,要坚信生命的美——终将完美绽放!创造美的事业的人,还有“中年危机”吗?呵呵,亲们,继续欣赏下去吧,这是自我专业成长的最好年代,也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最美岁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