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关调查数据,2009年甲型H1N1流感侵袭世界各国,日本国民感染此流感疾病死亡率仅为千万分之十六,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据日本媒体报道,自1985年以来,日本13-19岁学生身高和体重等体格各项指标呈向上发展趋势。文部省2011年所做的学生体力测试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走、跳、投”基础运动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上述各项数据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日本政府关心中小学生健康与体质从娃娃抓起,多管其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其主要经验与做法有:
以“体育”、“保健”和“营养午餐”为抓手,全社会上下联动,共同构筑起了提升中小学生体质的体制。
日本改善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另一途径就是实施保健教育,其具体路径,一是将保健教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依法实施保健教育;二是将保健知识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体系中;三是将保健教育落实到日常的检查与指导细节中。
在日本,与学校保健相关法律从《日本国宪法》到《学校保健安全法》等多达18种。日本政府认为,学校保健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保健有两层含义,一是开展健康诊断和健康咨询等保健管理,二是通过体育学科和保健体育学科来学习保健知识,通过学校其他活动进行保健指导,也就是开展保健体育活动。
以《学校保健安全法》为基准,文部省适时对原有的《学校环境卫生基准》进行了修订,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质、害虫防治等。文部省要求学校要达到文部省所规定的卫生条件标准。同时还制定有详细的检查、检测项目、应达到的标准和检测方法。如此详尽的学校环境卫生标准,就为保障学生的体质搭建起了第一道保护屏障。
为落实保健教育,日本文部省和各地方政府都制定有打造健康学校的推进计划、学校危机管理手册、防范疾病学生指导手册和实施学校保健统计年报等。文部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编写有从小学到高中的健康指导小册子,初中小册子名为《不可替代的自己,不可替代的健康》,通过易于被学生接受的“问与答”的形式将健康教育注意事项贯穿其中。文部省每年度进行的学校保健统计调查项目包括营养状况、肥胖症等达15个项目之多。东京都2012年公立学校保健调查显示,学生到学校保健室或医疗机构定期接受诊治率高达99.2%。
东京都在其出台的《打造健康学校推进计划》中,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习惯,确立儿童、学生是健康生活的主体,明确地域、学校、家庭在打造健康学校活动中各自的责任,要求各都立学校健康教育要走向特色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