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紧随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准确把握学前教育新动态,贴近本国实际,为确保幼儿期(幼儿园、保育所)与儿童期教育(小学)完成好各自阶段任务,为保障儿童身心发达与学习接续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日本努力探索“幼小衔接”问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日本探索“幼小衔接”由来已久,最早可在1947年颁布的《保育要领》中找到佐证。真正意义上对“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视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
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幼儿园教育要领》,要求加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密切连接”。“幼小衔接”探索的发展发端于本世纪初。文部省在
2000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中指出: “应该考虑到幼儿园教育要为小学以及小学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园教育应该提供与幼儿期相适应的生活,为幼儿创造性思考能力、主动生活态度的形成打下基础。”
2001年 3
月文部省发表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在这份计划中,文部省不仅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幼小衔接”问题,而且详细地提出了进行“幼小衔接”的一些策略。
文部省又分别在 2001年、2002 年和2003年组织、指导了“关于幼小合作的综合调查研究”,
获得了大量关于“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应对策略的第一手资料。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 2004 年 5 月和6
月的报告中又提出了进行幼儿园和小学一贯教育的“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2005 年开始试行、2006 年正式开设“幼小衔接推动班”,
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让 5
岁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起进行以讨论和合作为主要途径的课题学习活动——“协同学习活动”。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在日本2007年修订的《学校教育法》中的“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中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幼儿园为义务教育及其后的教育培植基础”。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小学教育指导要领》,在这些要领中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均有具体的指导建议。
为全面推进“幼小衔接”教育,2009年文部省和厚生省共同推出了幼儿园、保育所、小学衔接典型案例集。同年11月文部省实施了“幼小衔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都道府教委100%认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市町村教委99%认为有必要实施“幼小衔接”教育。
基于日本各地近5年时间的“幼小衔接”教育探索实践,2010年11月11日文部省发表了《幼小教育有机衔接说明报告》。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幼小衔接的现状与课题、幼小衔接的体系、幼小衔接教育课程的编制与指导计划制定的留意点、幼小衔接推进的政策等。
日本近几年的“幼小衔接”探索主张“幼小双方都回到教育的原点”, 形成教育的共同体,
通过双方的合力促进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幼小衔接”本身不再是目的,而是成为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实施“幼小衔接”教育后,儿童的教育活动已从学习的萌芽期转向自觉学习期。培养儿童的“学习自立、生活自立、精神自立”已成为“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目标。
在我国“入园难、入园贵”,学前教育功利化值得关注。教师和家长都急于向孩子灌输知识,书法、外语、钢琴、数学……急功近利,觉得学东西越早越好,试图让自己的孩子提前完备所有知识面,并把它视为“成功”的唯一途径。也许日本学前教育的经验能给我国以借鉴与启示。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国务院已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我们期待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春天早日来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