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曾到留学过的日本新泻大学、上越教育大学的附属幼儿园考察,开头便问幼儿园园长:“你们教孩子什么?”他们的回答使我感到很惊讶。“教孩子们学会微笑”。“还教孩子什么?“教他们学会说‘谢谢’”。看似两个简单的“学会”,其实里面蕴藏着他们幼儿教育的朴素理念。一句话概括就是培养孩子的生活态度与如何待人处事的能力,即养成教育。学前教育是人格教育及生活教育的养成阶段,生活即教育。日本人深谙:6岁前是人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日本新修订的《学校教育法》第23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与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均强调了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习惯。《学校教育法》第23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二规定:通过集体生活,培养幼儿初步具有喜欢过集体生活的态度,同时深化其对家庭及周围人的依赖,养成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的精神及遵守规范意识的萌芽观念。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二言明,要培养幼儿对他人的信赖感、自立与合作的态度与道德性的萌芽。
上述培养目标是如何达成的呢?我们稍做考察,便发现在日本幼儿园一年到头都安排有数不清的幼儿活动,他们是通过日常活动来渗透具体教育目标。新泻大学附属幼儿园每月都安排有幼儿的活动,且主题不同,比如2010年安排的主要活动有:探险远足(悠久山)、收获柿子、与外国友人聚会、避难训练、亲子读书会等。
通过研究与考察日本幼儿园所安排的一些主题活动,我们便得知他们是想借助于幼儿与大自然的接触与亲近让他们获得一些真实的体验;通过让幼儿参与一些诸如玩土、沙、水等自然素材的东西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通过让小朋友半裸着身子跑完马拉松或在大雪天裸露半身在雪地里锻炼和开展避难训练来磨练幼儿的坚强韧性与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通过开展园与园之间的足球比赛或“二人三脚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比赛完之后,幼儿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但他们的体力和勇气都练出来了。上越教育大学附属幼儿园坚持开展了“绿の小道”活动,通过让幼儿观察一条通向园内的小道两旁植物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与观察能力。
日本人非常注重礼仪,探究其原因,其实是从娃娃抓起的。幼儿园毕业仪式也和大学一样举办得非常庄重与神圣,邀请幼儿父母参加,在毕业仪式上园长亲自为幼儿一个个颁发毕业证书,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礼仪熏陶与教育。
日本幼儿园没有把具体知识传授放在重要位置,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幼儿园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假名、数学这些学习的项目,更不用说英语、奥数之类的课程了。
旅华日本作家加藤嘉一针对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他所撰写的《学前教育决定中国的未来》一文中一语道破天机地指出,日本老师在实践中教的无非三项:一,如何与同学相处;二,如何礼貌对待长辈;三,如何靠自己解决问题。
日本学前教育既寓教于乐又通过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培养方式,将日本传统文化和优良品质一代代传递给孩子,铸就孩子完善的人格与整个民族的特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