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慕课:优势、挑战与未来

(2015-08-25 14:39:41)
标签:

慕课

优势

挑战

未来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文/  罗朝猛

     2011年秋天才兴起的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首字母的缩写,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一时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慕课运动的“三驾马车”——Udacity(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edX引领的慕课教学发展迅速:Coursera平台提供了400多门课程,有400万名注册用户;Udacity和edX分别有28门和62门课程,注册用户分别达75万和80万。截止2014年2月,据统计,全球超过200所大学有1200门课程上线,有超过1千万学生学习慕课课程。

    何谓慕课?维基(wiki)百科对它是这样定义的:“慕课”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也散布于互联网上,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才可以称之为“慕课”;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叫典型的“慕课”。 

     我国有学者曾对“慕课”如此定义:“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把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球众多学员学习。其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视频为主传授名校名师的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促进学员的学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

     慕课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

     根据维基百科和学者对慕课所下的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慕课具有大规模、开放性、非结构性、及时性与自主性等典型特征。

                          一、慕课的优势    

     慕课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2012年受到全球范围的重视。慕课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它提供了公平教育 。复旦大学程士安教授认为,虽然慕课是一门生意,但一定程度上却实现了教育公平。“我的学生在南加州大学读硕士,他一学期学了6门课,每门课差不多要交4万人民币,这就是门槛。Coursera公司提供的慕课平台出现后,每门课程的价格不会是4万元,这就是对教育的普及和公平的贡献。”

     其次,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一,转变了教学观念。这些观念的转变包括:由单一办学主体向国际化联盟式办学多主体转变,由个体学习模式向团队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模式转变,由课堂教学向多种形式叠加教学转变,由人工教学管理方式向智能化教学管理方式转变等。其二,提高了教学及其管理的效率。慕课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快捷性。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无线网络、云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可以让百万计的学员同时进行学习,知识的传递或师生的互动反馈可以在瞬间完成,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完成这样的学习是无法进行的。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慕课课程设计中,成千上万的学生完成在网络上注册课程之后,教学管理部门很容易生成课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排课调课,工作量之大,效率可想而知。

      再次,与慕课之前出现的在线学习模式相比较,具有如下独特的优势。一是鲜明的互联网基因;二是适合广域,可以实现跨地域学习;三是基于社会关系网络和知识关系网络;四是有可资商业营运的想象空间;五是具有新时代的基因,天然契合未来移动学习的需要。

                     二、慕课所面临的挑战

     近3年的实践表明,高辍学率、学分认定、评测标准、学术诚信、知识产权等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慕课。所以说,慕课也是一把双刃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主要挑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不赞同慕课的价值。相关调查表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冷静思考慕课带来的热潮,认为慕课的那些所谓好处已经被前几代在线远程教育创新实现了,并且慕课的成功包装胜过内容;慕课的形式本身就存在着诸如机会、内容、学习质量、认证、教学方法以及对较弱学习者参与,以及对没有特定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者的约束等弱点。

    第二,大学面临着如何应对慕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大学而言,如何协调慕课带来的关于收入、使用权、课程、认证等问题,以及来自非教育提供者的挑战,这将决定大学的创新能力和生存能力。

     第三,教学组织形式“旧瓶装新酒”。慕课发展至今天,实质也是源于与脱胎于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到电脑投影和电子白板运用的课堂形态。

     有专家认为,慕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即以结构化的知识传授为主,相应继承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适合分布式认知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此外,程式化的教学模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计简单,既没有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分析,也没针对多种学员对象的需求,很难适应高等教育众多学科和不同类别课程的具体要求。

      第四,如何保证学习者持之以恒地在线学习,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据201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在该校注册课程的1000万名慕课使用者调查,结果显示16门课程的平均完成率只有4%,最低的仅有2%,最高的也不过14%,大约半数使用者在注册后甚至一节课的视频都没看过。

      第五,慕课的商业模式运作仍待探索。由教师自发录制课程并上传的原始慕课模式早已过时,许多大学开始有计划地建设自己的慕课系统。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哈佛大学称每开发一门新的慕课课程,该校需要投入7.5万-15万美元。

                        三、慕课的未来走向

     对于慕课未来的发展,国外学者充满积极期待,他们认为,作为基于互联网而建设生长的慕课平台,其成效释放也要等到整个网络学习生态形成后,才有可能。这大致需要经历单项技术应用期,综合技术整合期、使用者连通期、群体的涌现期四个进化阶段。只有到了第四阶段,慕课平台才能以互动与应用为纽带,把教学者、学习者、资源制作者、服务提供者等各方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与技术深度整合,并与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相互依存共生、呈现出开放、自组织等生命特征。在回归期,慕课与传统教学体系将不再是颠覆与被颠覆的对抗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交融共生、共同塑造人类学习与知识创造的新模式。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多米尼克·卢克斯教授指出,展望未来,慕课不大可能成为高等教育的救星,也不大可能造成传统大学的解体。最有可能的未来是开放新的访问平台,供学习者了解更多内容。

      我们欣喜地看到慕课的术语和格式变得多样化,譬如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变种——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 ,它是哈佛在edX平台上开设的供人缴费拿学分的限制性的小型在线课程。

      当然,慕课未来的发展,还要解决认证、可持续专业发展和创新教学方法等问题。随着慕课和其他的教育创新在全球获得有目共睹的成就,学习认证是未来的重大问题。同行评议将是新兴的有力的检验学习效果的形式。迄今为止,由慕课催生的政策议题已被视为高等教育的范围,但是慕课这种形式会不可避免地破坏专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就要鼓励市场有序过渡。有目共睹,慕课驱动创新学习。网络和社会媒体工具与报告厅和校园基础设施一样,对学习至关重要。基于此,就要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来承认和鼓励教学方法创新,鼓励学习中对网络科技的成功应用,以此来推动网络素质教育。

      对于我国而言,面对慕课旋风所带来的冲击波,我们不能无视它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辩证分析慕课的价值与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其次,要以主动积极心态接受新生事物带来的挑战,不断更新知识,努力终身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最后,借鉴慕课理念,充分发挥慕课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去尝试改造传统课堂,利用好慕课等新教育技术为我们教学服好务。

                                  

                  (本文刊于《中国教工》2015年第8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