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历日本教育——一位留学日本教师的点墨走笔》后记

(2014-09-22 14:47:31)
标签:

日本

教育

著作

后记

分类: 比较教育

                                 

     在《亲历日本教育》即将付梓之际,既感到欣慰,又充满感激之情。

    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就不可能与日本教育研究结缘,更不可能有今天这本小书面世。写就这本小书,应算是自己主动向组织迟交的一份留学日本的作业。这一份不起眼的作业,一写就写了15年。我常感叹,在人生的长河中,又有多少个15年呢。

    对我而言,《亲历日本教育》一书是我留学日本后向组织的汇报,给同行的交代,是感谢他们的最好礼物。

    感谢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和日本文部科学省,没有中日两国政府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的合作项目,就没有留学基金委的选拔与公派;没有日本文部省所的国费资助,便没有在日本学习时的心安理得与心无旁骛。

    真心感谢教过我的所有中日两国的老师们。曾在日本冈山大学荣获日本文学博士的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佟君教授是我日语的启蒙老师,是他教我从五十音图起步。已故的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董将星教授等是我赴日前集中强化日语训练的老师,是他们耐心教给了我基本的日语词汇、句型、语法等。中村教授、柴田老师等是我在新泻大学留学生中心强化日语时的日本老师,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地道的日本语。

     特别感谢我留日时的专业导师田中敏教授,先生与我亦师亦友,扶掖后学,甘为人梯。从他那里学到了如何进行教育测量的“真经”,更学会了如何做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

    非常感谢我的妻子郭午临女士,为了我在日本安心学习,她一人主动承担了教育与照顾刚入小学罗立飞的学习与生活,使得我在日本学习无任何后顾之忧。

    感谢和我在新泻大学、上越教育大学同期学习过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徐勇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段武彪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牛志奎教授、赵新尼根副教授等,是他们给了我学习与生活上的无私相助,使我们在一起度过了愉快而美好的时光。

    感谢1997年与我同在留日预备学校一起强化日语的十三位同学,他们中有北京第13中学校长马景林、苏州市教育局国际与合作交流处处长戴永博士、南昌市名师、南昌外国语学校刘瑞怡女士、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董蓓女士等,是他们的鼓励使我强化了学好日语的信心。

    感谢我在留学日本与考察日本学校接待过我的新泻县副知事森先生、新泻大学副校长西村伸也教授、新泻大学附中校长富田健之教授、上越高中校长五十岚敏英、三和村立三和中学校长横尾元则等,感谢他们的热情接待与提供考察与交流便利。

    感谢《上海教育》编辑部副主任徐晶晶女士、《中国教育报》“环球周刊”编辑黄金鲁克先生、《东方教育时报》编辑部周蔚主任、《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张力玮女士和编辑潘雅女士、《现代教育报》执行主编仲玉维女士,是他们的慧眼发现了我拙作中的闪光点,使得我一篇篇关于日本教育的文章能发表。

     感谢中山大学附中廖珂校长;感谢中山大学出版社徐劲社长、社长助理曹巩华先生和编辑曾育林女士,是他们为小书的出版提供了最大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央视名嘴白岩松先生、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阅读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研读陈向明的《所见日本——一个中国教师的行走笔记》,浏览窦桂梅的《我的教育世界》,从他们所记述的日本及日本教育的书籍从,给了我写作这本小书的灵感与冲动。但我相信,《亲历日本教育》一书自然有它的特色,作者的学习与工作背景、选取研究日本教育的视角等诸多方面将与上述名家略有不同,这也就构成了此书与一般日本教育研究书籍迥异之处。

      囿于种种原因,本书难免存在许多疏漏与不足,祈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罗朝猛  识于中山大学康乐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