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坚持防灾教育和训练常态化

(2013-05-17 14:43:53)
标签:

日本

防灾

教育

分类: 好文转载

  田辉

  “学校原本是教育场所,但遇到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时,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安全,尽早恢复教学活动。”

  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国。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是日本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一次。据日本2011年年度防灾白皮书统计,在总遇难人数超过18580人的地震海啸灾害中10至19岁学龄人口的遇难人数(女生171人,男生165人)是全部遇难人口年龄段中最少的,其中位于重灾区的岩手县大船渡市立绫里小学地震海啸发生时在校的所有学生,在校长的指挥下由老师带领撤离到高处避难。这得益于日本中小学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常态化的防灾教育。

  为了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有效保护学生的生命和人身安全,减少教育设施财产损失,联合救助受灾人群,确保尽快恢复教育活动,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了“防灾实施计划”,该计划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地方教育委员会制定灾害紧急对策的指导性文件。

  制定防灾紧急对策方案——学校要根据主管教育委员会的灾害紧急对策方针,制定出本校防灾紧急对策方案,并建立健全学校防灾和安全保障机制。校长负责提前做好学校防灾和灾害应急对策,制定出避难预案并纳入教学计划。同时,制定防灾紧急对策方案必须预先考虑到全体或者部分学生无法回家等特殊情况。此外,每所学校都会根据主管教育委员会指南制定出本校的防灾减灾手册。

  教师的紧急集结与参与机制——校长要根据灾害等级,制定教师的集结与参与机制、联络方式、责任分担等应急计划方案,通知全体教职员工并上报主管教育委员会。灾害发生时校长根据该计划,指挥教职工为确保学生安全、顺利复课做好工作。夜间和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发生里氏6.0级以上地震时,为确认校舍损毁和学生人身安全等情况,教职员工可在确认自家住宅和家人安全的前提下,自愿到校集合参与救灾和复课准备活动。

  学校设施如何抗震防震——为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首先要提高校舍的安全性,确保校舍能够抵御强烈地震。新建校舍必须严格遵守建筑基准法以及抗震结构设计规定,而且按照1981年以前抗震标准建造的校舍必须实行全面的抗震检查和抗震加固维修或直接改建。

  防灾减灾训练常态化——日本中小学的防灾训练和应急措施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制定紧急避难方案,设定各种场景,并确定正确的疏散途径和避难措施。设定放学途中的地震场景,训练学生按照负责人的哨音指示离开建筑物、墙壁,用书包等护住头部,低下身体,迅速向指定的开阔和高处疏散,让学生记住途中的紧急避难场所。设定在校上课、扫除、活动时的地震场景,训练学生快速集合到校园,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疏散到指定的避难场所,疏散时要让高年级先走低年级随后以保证以最快速度离开危险区域。制作防灾手册,明确标记本地区的紧急避难场所,发放给每个学生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制定“我家紧急避难地图”。

  学校原本是教育场所,但遇到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时,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安全,尽早恢复教学活动。学校的紧急防灾方案通常将学生在校活动分为各种场景,并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列出避难措施和避难场所。

  上课时间如何组织学生避难——如果地震等灾害发生在学生上课时,在校长判断可确保学生安全之前,必须将学生保护在校园内,直到危险解除或确认将学生转交到监护人手中。为了将学生安全转交给监护人,必须使每一个学生的监护人都知道学校避难实施方案规定的紧急联络机制和联系方法。

  上学和放学途中的避难措施——校长要事先考虑到上学和放学途中发生灾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组织学生避难,并和监护人共同确认和掌握上下学路途的安全性以及附近可以用于避难的公园和公共设施,设计和规定紧急情况下的联络机制、联系方法等避难方案,并一定要让学生和家长周知。

  非工作日发生灾害时应对措施——夜间和假日发生自然灾害时,学生的安全保障由监护人负责。如果学生在校参加课外小组活动,或者在寄宿制学校由学校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的情况下,由校长和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保障。同时校长要保证建立完善的联络机制,并预先通知给每个学生及其监护人。

  学生无法回家时的生活保障——以东京都为例,在制定防灾预案时,为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校生活数日,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储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毛毯等物资,并储存在仓库中。

  发挥学校的避难所职能——日本的校园和校舍经常作为所在行政区域的指定避难所,即便是非指定避难所也会根据受灾情况作为临时避难所。当学校成为避难所时,由校长领导和指挥避难所的管理与运作,由学校教师负责避难所的物资发放以及灾民登记等相关工作。因此,日本各中小学都会制定当学校成为避难所时的危机管理预案,确定教职员工应急分工和岗位职责,划分可用于接待灾民的开放区域,建立接受和分发救灾物资以及与当地救灾指挥中心的联系机制。当然,教师担任避难所管理运作相关工作只限于灾害发生初期的紧急关头。

  做好灾后复课准备——校长要根据灾害情况与主管教育委员会保持密切联系,制定应急教育方案,为尽快复课做好准备。校长和教师首先要仔细进行校舍安全检查,确认学生人身安全、上下学路途情况、教科书文具教具的损毁情况,并处理好学生转出转入相关事宜,最后由校长将检查情况汇报给主管教育委员会。复课时,主管教育委员会首先要建立校舍整修、教材及学习用品补给机制,对学校复课方式、学校管理等提出具体指导,并将复课决定通知给校长。

  进行灾后心理干预——日本教育委员会在地震等灾害过后及时针对中小学心理教师(养护教谕)及其他教职员工进行灾后心理干预与心理调适对策、方法培训,并以一线教师为骨干,为学生提供精神、心理方面的辅导与咨询。

  总之,将防灾减灾和危机对策预案写入学校教学计划,坚持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常态化,以真实情景训练学生和家长有效避难,将灾害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并尽快恢复教育活动,是日本中小学校防灾减灾应对灾害危机的根本方针和主要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