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学院式”学校在争议中前行

(2013-04-12 10:04:18)
标签:

英国

学院式

学校

争议

教育

分类: 比较教育

                                             罗朝猛

 

     据近日英国《卫报》报道,自2010年卡梅伦联合政府执政以来,英国教育以“学院式”学校不断崛起为突破口,改革步法加快,教育质量迅猛提升。

                           哈里斯“学院式”学校:英国转制校中的样本校

       化学课上,教师文森特·帕鲁博首先将一罐凝胶打开,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部分凝胶涂抹在自己的头发上。他边演示,嘴里不断唠叨向学生提问:“如果我到海边会游泳,我的头发将会变得凌乱,为使头发不变形,我该咋办?”抛出此问题后,帕鲁博遂即把凝胶喷射到有盖培养皿中。当他把少许盐添加到凝胶里时,聚合物分解了,粘性的水珠分解成了半透明的胶泥。此时,孩子们的眼睛泛起了蓝光。

      原来,这是一堂关于聚合反应的中学化学课,即把分子链接起来产生复杂的链的过程,这就是在与哈里斯“学院式”学校类似的新型学校中倡导实施的一种教学互动课,把原来非常抽象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聚合物——凝胶联系起来变得异常简单。很多年前,哈里斯“学院式”学校并不是一所好学校。

     哈里斯“学院式” 学校位于南伦敦南诺伍德,是2007年9月在斯坦利技术高中基础上改制而成的一所新型学校。这种“学院式”学校,直接由英国中央政府拨款,同时也接受志愿者团体、慈善组织等的捐赠,学校独立运营,不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掌控。哈里斯学校最大的资助者是白手起家的欧洲地毯零售商佩卡姆勋爵。

哈里斯学校仅是哈里斯集团13所“学院式”学校之一,现有中学12间和小学一间,该集团还将计划在近年内再开办5间。

     在哈里斯集团,资助者拥有任命学校管理层权限;学校拥有更大的教师薪酬与工作条件自由裁量权;赋予学校在安排每天时间表上更多自由;教师虽然要求必须要教授国家课程核心部分,但却被给予了他们所教科目与教学内容的自主空间;教师每年可获取他们最高正常收入的额外1,500英镑,同时还有附加福利,包括在集团消费给予20%的折扣。

     数年,原斯坦利技术高中仅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通过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这个成绩远远低于当地和英国的平均水平。自改制以来,学校狠抓教育质量。去年夏季,该校74%的学生在英语和数学统考中获得了“五好” 成绩,远远高于全英获“五好”成绩比例的58%。据此,英国教育标准局把该校评估为“杰出”学校。

当课间休息的钟声在南诺伍德哈里斯学校响起的时候,孩子们静静地走向走廊,谈笑风生,没有吵嚷,没有推搡或奔跑。这些身着酒红色运动茄克衫的男孩女孩就是学校最好的宣传“名片”。

     该校今年年满16岁的詹森·凯尔弥,现处于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阶段,他对于学校前身的声誉非常清楚。他说:“ 我妈妈想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她觉得我来这里会实现我的夙愿。” 凯尔弥打算修习数学、生物和化学的A-level课程。他把未来的目光投向到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之一的伯明翰大学,或者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在哈里斯学校,赞助商角色定位非常清晰,他们力求扮演一个实用的角色。哈里斯集团首席执行官丹·莫伊尼汉说:“从一开始我们就观摩了很多课来了解教师的长处和不足,然后基于这些长处与不足设计培训方案。大部分教师对这些培训都很容易接受。如果一个学校有困难,大部分教师会说,‘开始吧,我们如何能变得更好?’不太容易接受的教师通过与来自其他学校有这种培训经历的的教师合作,这种不易接受的情绪很快就消失殆尽。”

 

                         英国“学院式”学校发展推进时间表

     英国“学院式”学校从酝酿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经历了逾10载的历程。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可以说是这类新型学校创办的始作涌者。2000年,他提出开办一种类似于美国特许学校的学校,即国家资助,社会团体捐助,不受地方政府控制与直接管理,享有比其它公立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独立运营的学校,其宗旨就是想通过改制来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以此来改善与改进那些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最终提升全英整体教育质量。布莱尔执政时期,将此类型的学校命名为“城市学院”,后来英政府为使这种学院除了在城市开办也可适宜于偏远的不发达农村地区,故将“城市”二字去掉,惟剩“学院”二字沿用至今。

    2002年第一间“学院式”学校创立。2004年,墨斯本“学院式”学校等开办。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海克尼当斯学校,1990年该校被斥为“全英最差中学”,并于1995年关闭。但该校自转制以来,教育质量脱胎换骨,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该校一度达82%的学生获得了“五好”成绩。更可喜的是,2011年该校共有10名高三学生获剑桥大学有条件录取。

     2010年工党下台时“学院式”学校已初具规模。卡梅伦联合政府接棒后加快了“学院式”学校发展的进程。应该说,现任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是促进此种类型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他曾感叹地说,英国有太多贫困孩子接受的是最糟糕的教育。政府希望通过“学院式”学校的建立,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富人子弟享有的教育。当戈夫谈起“学院式”学校,他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他说:“当一所学校成为了“学院式”学校,焦点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们。但问题是,我们怎样能够保证有效利用我们拥有的更多自由与额外资源,来提升这些最穷孩子的成绩?”

     为推进“学院式”学校发展,2010年英国颁布了《学院法案》,其主要内容有二:其一,提出为保障更多的学校转制成“学院式”学校,并给予学校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更多自由与灵活性;其二,政府期望能通过此举改变现行教育制度。法案的核心目标指向为所有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标准,以缩小成绩优异学生与差生之间的距离。

     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法案言明,允许所有的学校包括优质学校都可申请转制,转制的学校可以不需要赞助商资助,可由学生家长、教师或慈善机构承办。显而易见,此举已从原来作为一种扭转薄弱学校的工具,逐渐演变扩展到作为提升所有学校质量的抓手。

    英国教育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3月,“学院式”学校已经逾1,635间,即英国50.3%的公立学校已成为或已经申请将成为“学院式” 学校,这将意味着这些学校不需再向地方当局负责,而只是直接向中央政府报告,这一里程碑意义的学校转制进程把英国联合政府进行的教育改革推到了风口浪尖。

                          对“学院式”学校的赞与弹

    英国“学院式”学校自创办以来励精图治,已取得了公认的不俗成绩,逐渐凸显其自身的特色与亮点。戈夫曾向人描述他在一间“学院式”学校看到的这样一幅场景:一位着衬衣的教师在努力指导一群充满激情的学生开展阅读。英国政府权威报告表明,无论是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抑或其它考试中,“学院式”学校成绩进步的幅度要高于与之对比的其它公立学校和全国平均水平。

    有英国学者认为,英国“学院式”学校的涌现与崛起,最了不起的事情是,这项教育改革运动既不是依靠政治家指引航向,也不是凭借政府官僚对教室所发生的事情做诸葛亮式的事后评论。开办“学院式”学校在于提高学校独立运营的能力与水平。这一点,有人认为,结合压力和来自外部赞助商的专业指导,将助力学生提高成绩。

 

   有人发表评论说,卡梅伦联合政府的改革,开拓了教育市场的前景,创办新型学校意味着给学生增加竞争,同时政府财力资助随之而来。戈夫鼓励扩大优质学校数量,希望以此能给其它一般学校带来压力。

    英国大臣们争辩说,给了“学院式”学校更多的“自由”,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创新,要更好地回报学生们的需求。位于诺丁汉郡的嘉诺格里城市“学院式”学校,引进了一年五学期制,10至11岁学生学习的主题为“国际贸易”,而不是一般的学科科目。该校课程主任马特·巴克斯顿说,学校有能力为学生挑选最好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正是学校发展的未来路向。

     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由史蒂芬·梅钦和杰姆斯·弗罗伊特所做的实证研究发现,现行“学院式”学校以前都曾是薄弱学校,但由于转制,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学生成绩“显著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改制后吸引了能力强的学生。

   “学院式”学校的影响,从根本上削弱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政府正在从原来的雇用教职员和为学校划拨经费的角色转变成“看门狗”的角色,对于诸如学校招生和开除学生这样的事务他们将彻底“放手”。

 

    其实,“学院式”学校运动的真正核心价值,在解放教师及教师领导者来尽力为学生做点事情。戈夫明确表示,我们应当要让那些对教育充满理想的有志之士来驾驭教育。任何一个关心社会分层的人都应该支持“学院式”学校。

 

    然而,来自政府的批评者说,“学院式”学校并没真正取得他们声称的成功。就成绩而言,若说他们成功了,却是因为他们含有职业科目的成绩抬高了分数,或者是剔除了那些可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所谓学困生。

对于新政府教育改革的批评,还源于“学院式”学校的学生开除率要高于公立学校。英国官方统计数据表明,在2009-2010年间,有0.3%的学生在“学院式”学校被永久性开除,而公立学校被永久性开除的比例仅0.14%。

     事实上,“学院式”学校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与其它任何体制的学校一样,他们也可能会遭遇失败。地处绍斯波特伯市的克戴尔“学院式”学校,2007年被评估为优异且具有鲜明特色,但在最近一次评估中被英国教育标准局要求采取特别举措。评估视察者说学校未能提供给“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水准”。评估报告责备该校领导办学措施未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处理学生坏的行为不力。该校教育质量滑坡已有数年,但没有迹象表明,该校自2011年8月转制后有了明显的改进。

 

     对于“学院式”学校的改革也引来不少来自教育工会、学生家长和地方政府的批评,他们把学校的改制视为国家教育私有化的烟幕弹。他们反对“学院式”学校教师不需遵守国家有关薪酬与工作环境的规定,反对学校不需要被当地政府问责。英国教育评论员菲奥娜·米勒评价说,英格兰“绝大多数”的小学和中学都已经选择不转制成“学院式”学校,为什么政府偏要“不得不强迫它们”成为其中的一员。他还表示,在不确定的时代,很多学校都对转制成“学院式”学校持谨慎态度。如果出现校舍屋顶倒塌这样救急的事情,他们都得转向求助当地政府。如果一间学校独立运营,那么它就不会得到像这样的支持。

    此外,将“学院式”学校推广到优质学校,是否有其积极的影响,人们存有疑虑。反对者在伦敦温布利球场外露营抗议再开办“学院式”学校,他们认为“学院式”学校不受当地老百姓欢迎。英国教育工会也希望看到“学院式”学校重新回到地方政府管控之下。

    

    英国教育标准局官员迈克尔·威尔肖爵士在去年12月份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他呼吁各地政府首先要确认这些“失败”学校。他说:“我是‘学院式’学校的忠实支持者,但同时得承认,也将会有些‘学院式’学校办得不够好。仅仅依靠标准局进行评价是没有裨益的,到那时补救为时太晚。我们需要一些其它中介团体的加入,能够帮助诊断当事情没有向好的方面发展时,他们通过研读数据,然后把他们的耳朵贴到地面来决定什么时候该干某一事情。”

   威尔肖爵士的建议得到了工党的支持,但是英政府没能被说服。在最近的一次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教育大臣戈夫表示: 假如实验失败,似乎还没第二套方案来应对。

                              

                        (刊于2013年4月12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时略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