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情走笔思往昔 壮志不已赋新篇

(2009-10-20 20:26:04)
标签:

枝江一中

搬迁

校长

赋文

杂谈

分类: 比较教育
 
         
 
深情走笔思往昔    壮志不已赋新篇
                  ——校庆纪念日校长董云撰赋纪念迁建四周年
 
      每年10月18日,是枝江一中职代会认定的校庆纪念日,2009年枝江一中校庆纪念日前夕,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董云追溯一中历史,回顾近几年的发展变化,目睹今日校园之盛景,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即兴呤就《迁建赋》。
      董云校长作为一名多年工作生活在一中的一中人对一中有着深厚的感情,紧紧把握住了一中历史,深切感受到迁建前后一中的巨大变化。四年来,从一片蛮荒之地到美丽的新校园;从荆棘遍地到樟桂飘香,迁建优化了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了环境的育人功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怎能不让人心有所触?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每一个一中人都会为一中的今天而激动、自豪,作为一位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的校长,他深深思索着一中的历史、现实,瞩目于一中的未来,其情其感更是倍加深沉浓烈,这正是这篇赋之所以写就的最好解释。
    《迁建赋》共分六部分,结体紧凑,井然有序。先铺叙一中区位优势之得天独厚;再忆一中始建与40多年间的变迁,言简意赅;又述新校之万千气象与胜景,极尽铺陈,突出迁建之主旨;继之以回顾一中创业之沧桑,展现今日之盛况;最后以歌咏作结,抒爱校之深情,发强校之壮志。以时代与历史背景开其端,以迁建盛况继其后,以未来之展望结其篇。地理、历史、风景、人文,学校各端均自笔下缓缓流出。回顾历史,知今朝之不易,彰显校魂,扬时代之精神。全篇一气呵成,怀古论今,述议相彰,壮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古人云,赋者著其心,智者善其谋,一曲《迁建赋》,一赋传深情,一赋展宏图。
    《迁建赋》传达出一中人对一中历史的深沉感慨。前人事迹、亲身经历在作者心中融合为一部创业史,一曲风流歌。创业之艰辛,办学之成就,萦绕于心间,万千感慨自然流露于笔端。
    《迁建赋》传达出一中人对今日一中的拳拳真情。作者以丰沛的情感积累为动力,以坚实的语言功底为犁铧,耕耘浇灌出心灵之花,溢于言表的是一腔热爱之情。
    《迁建赋》传达出一中人的自豪与自信。英华荟萃,楼群林立,云淡风舒,绿树荫翳,万千气象,怎能不令一中人自豪。栉风沐雨,几经坎坷,辞旧迎新,老枝新绿,改革显成效,高考传佳绩,作为一中的领航者,忧患之中满满的自信正充溢心间,“荆楚名校,诚哉斯誉;世纪起点,壮志不已”,那是自信、是壮志,是学校美好蓝图,是一中人建世纪伟业的美好愿望。
    《迁建赋》是一名一中人在学校搬迁之后思想情感的一个全面阐释,反映了我们集体的心声,是一中的文化名片。作为一校之长,他的工作是繁忙的,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写文章,回归雅正,体现出一位领导者平和沉静的心理状态和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也让我们体会到一个一中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深情走笔思往昔 ,壮志不已赋新篇。其行其文,对我们都是一种行为的激励,精神的导引。为一中之未来,为一中人之未来,每一个一中人当慎思之。(家贵)
 
http://www.hbzjzx.com/NewsImage/2009101984750624.jpg壮志不已赋新篇" TITLE="深情走笔思往昔 壮志不已赋新篇" />
 
 
 
 
 
附:
迁  建  
 
枝江一中  董云
 
 
          小序:2002年9月10日,时任市委书记在一中召开教师座谈会,动议搬迁一中。经半年讨论酝酿,2003年3月,市人代会通过了搬迁一中的决定。2004年10月28日正式奠基动工新建一中。2005年9月1日新校全面建成,学校实现整体搬迁。现作《迁建赋》以资纪念。
 
 
       荆楚大地,西陵峡东;枕高坝而襟长江,拥三峡而通大海。于此钟灵毓秀之地卓然而立者,枝江一中也。
      书香学府,开风气于乙巳,筑平屋于荡边(1)。几经兴替,饱履风霜;届入不惑,蓬筚难当。政府宏策,迁址易场。三百余日披星月(2),八千巨资创大业(3)。滋兰树蕙二十顷(4),沐浴师生五千余(5)。
       乙酉之年,杏坛乔迁,雄鸡欢唱,气象万千。大气磅礴枕龙脊(6),背倚关庙有遗迹(7)。嬉憩于“计划湖”(8),吟哦于“丹阳屋”(9)。 惶惶兮,修身文英养性文华;澹澹兮,立志文萃陶情文慧(10),英华荟萃,天地精华。至若云淡风舒,天高地阔,绿树阴翳,楼影绰约,蓝瓦白墙,群楼林立。教室默诵如禅定,操场奋臂似燕轻,且虚且实,或动或静,出神入化,妙趣无穷。
      遥想一中,风雨历历,坎坷重重。经文革之浩劫,沐改革之春风。一中如松,傲然挺立,老枝新绿,郁郁葱葱。曩誉“炼狱”,陶铸大德;今赞“摇篮”(11),涵育高贤;教学相长,桃李成蹊;名师高徒,蜂拥云聚。真可谓:俊彦济济,栋梁集集。
      荆楚名校,诚哉斯誉;世纪起点,壮志不已;血脉承续,永不停息。
      新哉,枝江一中!美哉,枝江一中!盛哉,枝江一中!
                                                                                   
                                                                         写于2009年6月2日高考前
 
 
 
注释:
(1)乙已:枝江一中1965年在枝宜分县以后才在马家店杨家荡边建校,该年为乙已年,故日荡边。
(2)三百余日:新校从2004年10月28日奠基到2005年9月1日建成搬迁刚好十个月,创造了枝江建筑“神话”。
(3)八千巨资:枝江一中搬迁工程审计投资8400万元
(4)二十倾:新一中占地共计三百二十亩,合计二十倾。
(5)五千余:枝江一中搬迁后,其规模从当初的250人扩大到了师生一起五千余人,成为了宜昌规模最大的重点中学。
(6)枕龙脊:新一中正好建在马家店村一条大岗上,好似坐在龙脊上。
(7)关庙:指关庙山。在新一中的北面有一处以大溪文化为主的古遗址,世称关庙山遗址。该遗址保存较好的大溪文化红烧土房屋遗迹,对研究大溪文化的内涵、特征、分期等,都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8)“计划湖”:新一中建在枝江市马家店村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库前,这座水库形成了一个人工湖,计划水库也成了学校的一处景观。
(9)丹阳屋:丹阳: 周称丹阳,属楚。春秋前期乃楚都所在地,后为罗国。战国时仍名丹阳。秦,因长江至此分枝而得名枝江,属南郡。汉置县,县治沮中,枝江县为南郡十八县之一。枝江历史沿革的统一版本认为古丹阳就是今枝江。追溯一中的历史,其前身为“丹阳书院”。简称为丹阳屋
(10)文英,文华,文慧,文萃:新一中教学区有四栋教学楼分别为文华楼、文英楼,文慧楼,文萃楼。
(11)炼狱、 摇篮:八十年代,湖北省知名作家鄢国培在一中边的省化宾馆进行创作时,曾到学校给学生讲座,并题词“成人者的炼狱,成才者的摇篮”。
 
 
http://www.hbzjzx.com/NewsImage/20091020171928990.jpg壮志不已赋新篇" TITLE="深情走笔思往昔 壮志不已赋新篇" />
 
 
http://www.hbzjzx.com/NewsImage/20091019165754689.jpg壮志不已赋新篇" TITLE="深情走笔思往昔 壮志不已赋新篇" />
 
http://www.hbzjzx.com/NewsImage/20091019165817257.jpg壮志不已赋新篇" TITLE="深情走笔思往昔 壮志不已赋新篇" />
 
http://www.hbzjzx.com/NewsImage/20091019165842297.jpg壮志不已赋新篇" TITLE="深情走笔思往昔 壮志不已赋新篇" />
 
http://www.hbzjzx.com/NewsImage/2009101916595367.jpg壮志不已赋新篇" TITLE="深情走笔思往昔 壮志不已赋新篇"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