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奥秘——《茅台密匙》读书摘记
茅台酒的奥秘——《茅台密匙》读书摘记
贵州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一直以来也被称为国酒,但名满天下的茅台酒身上却一直藏着很多的谜题。
最近看了《茅台密匙》一书,虽然只有四分之一看的下去,不过也对茅台多了些了解,整理一下作为记录。
1.茅台酒的酱香是一种什么香
如今人们对于茅台酒口感风味的典型表达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这里面大多数词语都没啥独特性,放谁身上都一样。
看下面对于各种类型白酒的评价,与“优雅”类似的有“清雅”“秀雅”“典雅”等,与“留香持久”“回味悠长”类似的有“余味悠长”“尾净香长” “尾净修长”“后味悠长”等,说茅台酒“柔绵醇厚”,“醇厚”被用的太多,“入口绵”“柔绵”也都不少。
所以上面对于酱香酒的评价中,只有“酱香”俩字是真正有意义的,也是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但“酱香”这个词的历史并不长。在1952年第一次品酒会提到茅台,说茅台特点是“嗅味极其异香,与汾酒不同”,“有特殊气味”,没提到酱香,只说香味独特。1966年茅台酒葵花牌背标为“具有醇和浓郁、特殊芳香、味长回甜之独特风格”,也只是说香味特殊,也没提到酱香。
实际上“酱香”这个词来自于酿酒大师李兴发,他是季克良的老师。1964年,他划分并命名了茅台酒中的三种典型体,即酱香、醇甜和窖底香。可以说“酱香”两个字是他的发明,而其他两种香体在浓香酒等中也被发现,所以酱香酒才得以命名,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酱香之父”。
但这个酱香又是什么香呢?根据李兴发的徒弟徐强的说法说:“为啥子有一种叫酱香呢?空杯香就是一个酱油味,他就取个酱香。师傅没有文化,说是个酱油味,实际它就是个曲子味。”
“酱香是勾出来的,窖底香是最关键的因素,你单独喝它是不好喝的,因为有臭味,像是阴沟里的那种泥臭味,但没有这个臭水就勾不出酱香来”。
“像1951年、1951年的酒,实在太醇了,那股味道胆儿有一种臭味,很像琵琶虫的味道,当调味酒最好”
看样子这个“酱香”本身也不是太好喝。。
不过虽然上面李大师的徒弟说酱香就是个酱油香,喝起来有泥臭味,但将这些单独喝起来并不怎么样的原料混合到一起,却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茅台酒。
2.茅台酒口感是怎么样的
品酒是个技术活。从品酒对人感官灵敏度的要求来说,可能最纯粹也最好的品酒者可能是及其敏感细腻的年轻人甚至女性,而不是那些饱经了沧桑、能够从人生角度品味的“老成人”。
最早的关于茅台的说法来自清朝的郑珍。郑珍有句很有名的诗称赞茅台酒“酒冠黔人国”,只说黔地第一,没说味道如何。不过他编的《遵义县志》里却有记载“品之醇,气之香,乃百经自具”,说的是茅台口感醇厚,香气是浑然天成。当时的四川总督吴振棫评价说“茅台春,极清冽”,说的是清香。
不过大多数茅台酒的饮者都说不出茅台酒有什么特别的风味口感。一者可能是多数人只是听闻茅台大名而饮,从众而已;二者可能是善饮者不言,善言者不饮。
汪华担任过多年的茅台酒厂的质量检验科科长和副厂长,自然尝过无数好酒,但她说不出尝过的哪种茅台最好。她的观点是“好酒都有陈年的香味,那种味道的唯一制造者是时间",好的茅台酒经过多年的陈放后,“香味也有变化,但是不会变异,还是那么协调那么全面”。
对于茅台酒的口感风味,季克良也许是最有发言权的,他说:“开瓶启盖时,一股幽雅的芳香气扑面而来,饮酒人喉,获得的香味感又是一种夹着醇甜浓郁的酱香风味缓缓往下流,即使酒尽杯空,举杯闻吸,仍能鲜明地体会到一股类似兰香素等复合的丝丝幽香飘荡逸其间,可长达数天。”
3.茅台酒起源之谜
关于茅台的第一个谜题是茅台酒的起源。
直到清代道光年间茅台酒成为郑珍所言的贵州第一名酒之前,关于茅台酒的记载几乎一片空白,但此时的茅台酒酿造工艺已经完全成熟。茅台酒就像是从石头缝中凭空蹦出来的孙猴子,一出场就有了名满天下的气势。
而中国其他白酒则都显得有源头可追溯。例如汾酒,在小说《镜花缘》中被列为50大名酒之首,而泸州老窖则有建于1573年的老酒窖作证。
4.坤沙酒与碎沙酒
酿造茅台酒用的是整粒高粱,这样才能取到七轮次酒。
当地酒师把整粒高粱称为“坤沙”(坤读第二声,当地表示“整粒”整个“),把经过粉粹的高粱叫做“碎沙”。所以,坤沙酒是用整粒高粱酿的酒,碎沙酒则是用粉碎的高粱酿的。坤沙酒的品质要远远好于碎沙酒。
不过实际上茅台酒并不是全用的整粒高粱,下沙时整粒高粱占80%,糙沙中整粒高粱占70%。
5.红缨子的传奇
怀仁20世纪80年代前,种植的高粱主要品种是鸡麻婆和牛尾陀,90年代主要种植青选系列高粱,2008年红缨子高粱被确定为茅台酒专用高粱。
红缨子高粱的选育也充满传奇色彩。1998年,仁怀高粱育种中心主任偶然之下在当地找到一株优质高产的高粱。之后他带着这穗高粱来到三亚,最终经过8年、16期的繁种,才使得高粱品质完全稳定,高产且满足茅台酒生产的要求。
6.茅台河谷独有的曲蚊
茅台河谷有种特殊的曲蚊这种曲蚊只在茅台河谷有,在离茅台河谷不远的中枢镇,即使存放再多的麦曲也不会生出这种曲蚊。
根据一些老制曲师的说法,曲蚊将各种花的花粉带入曲药,增加了曲药的香味。曲蚊也吃曲药,它们在曲药中繁衍。曲坯出仓后必须存满三个月,这样曲坯中有许多曲蚊的幼虫,幼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进人酿酒过程,酒中就增加了一种物质,经过窖藏后会产生特殊的气味。
7.与其他白酒发酵时间的对比
茅台酒从曲坯进房到曲块出房大概需要40天(冬季有时50天),再加上酿酒阶段8个40天的发酵周期(夏季约36天,冬季则超过40天),差不多是一年时间。
浓香型酒的养曲时间30天,发酵时间也较短,川酒一般周期为60-90天,苏皖鲁豫一般仅45-60天。
清香型白酒需要培养三种酒曲,培养时间都在25天左右,酿酒时的发酵周期为28天。
8.曲块及制曲发酵过程对比
9.三大香型(酱香、浓香、清香型)工艺路线图
10.茅台各轮次酒标准
11.阅读后记
这本书除了描述茅台酒具体工艺的部分与投资略有关系之外,其他部分大都没有“实用”价值。不过对于茅台酒或者中国白酒感兴趣的倒是可以读一下,作者接触到了大量来自茅台酒厂的一手资料,借此可以了解到茅台酒从原料到酿酒过程极为详尽的说明。
这本书本来是接受华创证券委托进行创作的,大概是想研究与投资相关的部分,不过最终的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说明了一切。这本书成了一本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从历史学到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等简直无所不包。当然这样的一本“工具书”,除了涉猎极为广泛的人,可能大多数人像我一样,只对其中四分之一的篇幅感兴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