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在饲料中的应用
(2012-10-24 21:36:06)
标签:
杂谈 |
大麦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β-葡聚糖,在饲料中使用动物采食后在肠道会产生黏性,影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应该如何在饲料中使用大麦及大麦酶?
1、大麦的营养成分与抗营养成分含量
大麦的营养成分和抗营养成分见下面两个表。
表1 玉米与大麦营养成分比较
|
|
玉米(GB/T2级) |
裸大麦(NY/T2级) |
皮大麦(NY/T1级) |
|
鸡代谢能(Mcal/kg) |
3.22 |
2.68 |
2.70 |
|
猪消化能(Mcal/kg) |
3.39 |
3.24 |
3.02 |
|
粗蛋白(%) |
7.8 |
13 |
11 |
|
粗脂肪(%) |
3.5 |
2.1 |
1.7 |
|
粗纤维(%) |
1.6 |
2.0 |
4.8 |
|
赖氨酸(%) |
0.23 |
0.44 |
0.42 |
|
蛋氨酸(%) |
0.15 |
0.14 |
0.18 |
|
苏氨酸(%) |
0.29 |
0.43 |
0.41 |
|
色氨酸(%) |
0.06 |
0.16 |
0.12 |
|
钙(%) |
0.02 |
0.04 |
0.09 |
|
总磷(%) |
0.27 |
0.39 |
0.33 |
|
非植酸磷(%) |
0.12 |
0.21 |
0.17 |
|
铁(mg/kg) |
37 |
100 |
87 |
|
铜(mg/kg) |
3.3 |
7.0 |
5.6 |
|
锌(mg/kg) |
19.2 |
30 |
23.6 |
|
锰(mg/kg) |
6.1 |
18 |
17.5 |
|
亚油酸(%) |
2.2 |
- |
0.83 |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05年第16版。
表2 大麦与玉米、小麦抗营养成分比较
|
原料名称 |
植酸磷,% |
纤维素,‰ |
木聚糖,‰ |
葡聚糖,‰ |
甘露聚糖,‰ |
|
玉米 8.2% |
0.15 |
25 |
56 |
12 |
3 |
|
玉米 7.8% |
0.15 |
25 |
56 |
12 |
3 |
|
小麦 13.9% |
0.28 |
18 |
83 |
12 |
3 |
|
大麦(裸) |
0.18 |
12 |
49 |
79 |
5 |
|
大麦(皮) |
0.16 |
38 |
89 |
68 |
4 |
数据来源:广东省饲料添加剂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2009年。
大麦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的饲用价值。如大麦粗蛋白含量高,尤其是可消化蛋白明显高于玉米。从氨基酸组成看,赖氨酸几乎是玉米的2倍,蛋氨酸也高于玉米,与畜禽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烟酸含量比玉米高2倍多。由于大麦价格比玉米低,可以作为能量饲料使用,部分替代玉米,降低饲料配方成本。
从抗营养因子表中可以看出,大麦的抗营养因子中葡聚糖含量较玉米和小麦均高,因此使用的复合酶中葡聚糖酶应该是主要酶种;另外,由于其他原料中的木聚糖含量和纤维素酶含量均较高,因此复合酶种还要考虑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添加。
2、大麦在饲料中应用的缺陷
(1)含有很高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以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为主。水溶性非淀粉多糖是最典型的饲料抗营养因子,能极大的影响畜禽的消化吸收,降低生产性能,产生粘性粪便,增加畜舍臭味;
(2)粗纤维含量高。特别是皮大麦,粗纤维含量高达4.8%,是玉米的3倍;
(3)能值低,猪消化能只相当于玉米的89%,禽代谢能只相当于玉米的84%。
|
图 β-葡聚糖浓度对肠道食糜粘度的影响 |
|
|
|
|
(1)降解葡聚糖、木聚糖、纤维素等非淀粉多糖,消除其抗营养作用;
(2)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3)减少不同批次间大麦的品质差异,维持饲料质量稳定;
(4)减少粘粪的发生,降低畜舍臭气。
4、大麦酶的特点
(1)β-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按最佳比例搭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不利作用;
(2)高酶活的纤维素酶,有效降解纤维素的抗营养作用;
(3)能大幅提高大麦的可利用能值,改善饲用价值。
5、大麦及大麦酶在饲料中的使用方法
(1)大麦在全价配合饲料中使用量在10%以下时,建议添加 100 g/t溢多利大麦酶溢多酶A-F/P852。
(2)大麦在全价配合饲料中使用量在10%~15%时,建议添加150 g/t溢多利大麦酶溢多酶A-F/P85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