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我们学习STP时会最先接触到的,CST(Common Spanning
Tree)
CST是802.1Q标准,它不考虑VLAN数量,在一个大型网络环境内部,对所有VLAN整体运行一枝STP协议。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对有些VLAN可能无法提供到目的端的最佳路径。
2、因为网络规模大,BPDU同步要有一段时间,所以收敛慢。
第二、PVST(Per-VLAN Spanning Tree)
这是思科交换机上默认类型。它对每个不同VLAN分别运行一枝STP树,可以想像成针对每个网段均有特定的STP树,路径对每个VLAN来说都是最优的。而且不用全网收发BPDU、不用全网计算拓扑数据库,相对来说,收敛时间肯定要短。
缺点:
1、每台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会很高,相对CST来说(只有一个数据库),有多少VLAN就意味着有多少数据库。
2、Trunk链路上必须允许所有VLAN通过。
3、PVST是思科私有协议,与其它厂商设备不可互操作。
第三、PVST+(Per-VLAN Spanning Tree+)
基本与PVST一致,附加提供了思科交换机与其它厂商交换机之间的互操作,可以与CST交换机交换数据库。
第四、MST(Multiple Spanning Tree)
MST是802.1s标准,思科在12.1之后版本开始支持,它是在PVST+基础上开发而来,结合了CST与PVST+的优点,可以对任意(小于4096)数量的VLAN提供同一条STP树,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最优化路径选择。因为我们可以把类似特性的VLAN规并至一个STP树中。
附:BPDU每2秒发送一次
CDP每60秒发送一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