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叶芽花芽铭品胞衣宋梅金边 |
春兰铭品宋梅辩伪(一)
宋梅的草:
1)宋梅叶姿:宋梅叶姿一般都为典型的弓垂式,也有相对直立些的半垂式,但不管是弓垂还是半垂,其弧度都非常柔顺且富有力度,不会有生硬或柔弱感。
2)宋梅叶长和叶幅:宋梅叶长一般在30厘米左右,但随着草的壮弱不同叶长会有相对的变化,笔者就养过叶长达50厘米的“长叶宋梅”,宋梅的叶宽一般在1.2厘米左右,与叶片长度一样叶宽也是不能确定的,也就是说宋梅的叶长、叶宽不能作为确定品种的标准,但我们要知道无论它如何变化,也只不过是把“通常叶”放大或缩小罢了。
3)宋梅叶质和叶性:宋梅叶质细糯、厚度适中,叶性刚柔相兼极富弹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种植和温室催发出来的宋梅叶质是会有一定变化的。
4)“宋梅”叶色和光泽:宋梅叶色一般呈深绿色,叶面光泽度特强,然而宋梅叶色除其品种特性外还与种养方法和环境光照造成叶片结构和所含叶绿素的差异有关,所以宋梅叶色的深浅也不能作为确定品种的标准。
5)宋梅叶柄、叶梢、叶面等细部:宋梅叶柄紧收、叶幅中阔、叶梢钝尖,叶面有行龙,底叶呈船形这些特性是固定不变的。
6)宋梅整体株型:宋梅从整体株型看,每株叶片排列整齐,或高垂或底垂,弧度圆顺,风韵优雅。
宋梅的叶芽:
1)宋梅叶芽萌发出土之前,一开始芽体呈白色,仅芽尖微有红晕,随着新芽的发育膨大,内层叶鞘长出时,芽尖红晕也不断地扩散,并逐渐出现细丝状淡红色线,色泽由下而上逐渐加深。
2)宋梅叶芽出土后,叶鞘的色泽受光照影响,生成叶绿素,鞘色逐渐转绿,而附着在叶鞘上呈雾状和丝状的红色斑也不断加深,但由于光照的强弱不同,其色泽会有一定的差异。也有人认为芽色与水肥、植料和植株壮弱有关,经反复观察和查阅相关植物学资料,水肥、植料和植株壮弱对芽色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直接的,实际上是叶芽的生长速度影响到光照量而导致的误解。在叶芽长出最后两片鞘叶时我们会看到鞘尖和新叶上头上会呈微透明状,俗称“白头”,这是梅瓣花的共同特征。
宋梅的花芽:
1)宋梅花芽的筋、麻、砂晕及壳色:宋梅花芽特征明显,细观筋、麻、砂晕可以用“空、活”两字概括。空,是指苞壳上的筋脉明显而透顶,正因为筋脉明显而透顶,筋脉与筋脉之间才会构成空隙来。活,是指苞壳上的砂晕浓重,正因为砂晕浓重才会彰显苞壳的鲜活。宋梅花芽的苞衣淡粉紫底苞尖带绿彩,筋、麻赤紫,苞衣由外往里层层增绿,“贴肉苞衣”阔大,绿彩浓艳且有白边。另有兰友说宋梅定有绿苞衣三片,俗称“上三彩绿壳”,这倒不一定。虽宋梅极易出现“三绿贴壳”,甚至“四绿贴壳”,但大部分宋梅只有1-2片绿贴壳。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花芽和叶芽一样,它在出土前后至“透蕾”前,不同的生长阶段其色泽也会因光照的时间和强弱有所变化。
2)宋梅花芽的蕾形:宋梅花芽刚破土时,苞尖相对合拢,有紧吻一起,微分或裂开状,俗称为“鸡嘴”,其苞尖有“白头”。花蕾蕾肉底部和胞衣间有一定的空隙,俗称“下有空房”,蕾肉顶部和胞衣间亦有一定的空隙,俗称“上有空头”。在孕蕾中期,用手指轻捏花苞,可以感觉到花苞蕾肉底部和顶部都呈圆钝形,俗称“上下结圆”。在孕蕾中后期,可以看到随着胞衣内花朵的发育生长,逐渐上升将苞衣涨裂开来,在花蕾顶部形成“雀嘴”。而到了孕蕾后期,花瓣顶端透出胞衣,我们可以看到宋梅瓣缘有白边的特征。“宋梅”花朵朝天绽放,边绽放边起杆同时逐渐转头。
下转春兰铭品宋梅辩伪(2) -----梁溪阅馨阁 |
文章引用自:原创
文章引用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