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上周的文章里,我认为Facebook应当用某种算法或权重标记来审查假新闻(其实今年Facebook还有不少措施助推假新闻,将来有机会详述)。有读者问,这和信息审查(censorship)有什么区别?区别只是不涉权力不封杀。但控制信息的展示率和渠道,的确也可能会成为某种程度的审查,所以要小心权衡。然而,如果因这个原因而拒斥实在是毫无道理的,因为这一直就是互联网社区的运行模式,只是方式有所变化而已。
让我从中国互联网社区的最早期形态——BBS论坛,讲起。上世纪末高校的BBS论坛一般使用Firebird系统,它将整个站点按主题分成各个版面,每个版面有少量版主,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版面发帖,每新发一帖,版面上会新出现一行标题,其它用户可以点进标题查看内容,回复帖子也是如此。这样一来,我点进版面,一般会看到比如说最新的2个主题18个回复,各占一行,不停翻页可以看到以前的旧帖。
抛开版主的作为不说,这样的版面设计应该是最平等的吧?每个用户发一帖,在版面上都占且只占一行。其实不然,在版面文章列表这个设计里,就已经包含了信息过滤机制,详细解释如下:
1.BBS版面文章按“发表时间”进行过滤。如果刚发表,标题就会占据用户进入版面后看见的第一个页面(可称之为“一级渠道”),早期的文章,则需要用户翻页后才能见到(可称之为“二级渠道”),展示权重大大下降了。
也就是说,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新文章的展示几率,而减少了旧文章的展示几率。令时常在线发言的人的文章更容易被看见。
2.BBS版面文章以“篇”为单位安排展示权重。一篇出自名家、行文严谨、高质量的三千字长文,与一篇一句话的垃圾灌水帖子,所获得的展示位置是相同的。然而,制造灌水帖子的成本极小,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与灌一千篇水相当。
也就是说,这种结构大大鼓励了垃圾文章的生产者,而打击了高质量文章的生产者。
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暂时看不出太大问题,但一旦人数达到某个程度,版面就会走向“水化”,高水平的讨论者出走,垃圾充斥版面。所以,看似面向所有人完全公平的信息展示方式,最终的走向就是垃圾场。
当人们发现一个网站变成了垃圾场以后,他们不会去骂那些写高质量文章的人:“你们不是自称很有智力很有本事的吗?怎么写文章写不过那些灌水的”、“就是因为你们高高在上,离用户太远,所以那些写垃圾的赢了。”,因为这些说法一看就是很愚蠢的,网站的信息展示结构,本身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结局,和高质量文章的作者毫无关系。
遗憾的是,直到今日,很多人看待网站的运营措施(甚至包括运营人员自己),其心态依然停留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
当今信息获取非常容易,网上每天新增的信息,任何人连十万分之一都看不完。这些内容如果均赋予相同的展示权重,那么你上网时看到的信息99%以上都是垃圾。这就是为什么会产生各种新的社交网络结构:
人人:提高了周边朋友生活信息的权重——但不适合社会问题讨论。
博客:提高了长期写作的作者权重——但是高水平的人往往没空更新。
微博:提高了名人的话语权重——但名人不见得有专业素养,短微博信息量少,高质量作品权重不够。
微信:提高了专业号的话语权重——但由于圈子的封闭性,假消息传太快。
……
所有热门的舆论平台产品(包括但不仅这些平台)所做的最重要的产品和运营工作,就是信息过滤,到底让用户看到哪些信息?到底对哪些信息降权?而非一股脑儿地扩张内容量,这是一种运营克制。网站做的好的,欣欣向荣,管不住垃圾信息的,迅速完蛋。现在的疑问就是:假新闻是不是垃圾信息?以及,如果是,怎样判断假新闻?
————————————————————
最后,给大家出个题:现在有个科学议题,比如全球变暖,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理解。现在,科学家有99%信全球变暖,而群众则各半。
那么媒体需要怎样才能对这个议题“平衡报道”,为什么?
1.基本上都报全球变暖。不报反对观点。
2.报全球变暖的支持者与反对者观点各占大约50%篇幅。
3.基本上只报科学界的支持观点,辅以群众对此的反应。各占50%篇幅。
这些问题暂时没有答案,请大家自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