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腾讯今天的《今日话题》摘录了我对当年羊水栓塞事件的发言,当时言语混乱,不如两个月前回顾时写得清楚。从文中摘出给大家。这亦是我对中科院和北医三院这件涉医事件的看法:
前段时间的一条新闻更为典型,一位妇女在剖腹产子后,突发羊水栓塞而亡。首篇报道描述了病人家属的彷徨无助,妻子死讯由村支书转达而非医院通知,悲痛欲绝的家属来到医院后,见到的是空空荡荡的手术室和简陋的手术台上妻子冰冷的尸体,医生护士均不知去向。但很快网媒又爆出了另一套故事,医生认为孕妇顺产有风险,要求剖腹,婆婆担心影响生二胎,丈夫是农村人没有主见,唯唯诺诺,双方争吵拖延了一个小时丈夫才签字手术,延误了病情,病人死后家属立即带人打砸医院。两条新闻都有大量的支持者。
当前医患关系尖锐。一些人就医体验很差,挂号窗口卖票的黄牛,长时间的等待,冷着脸不搭理人的医生,费用高昂未必对症的指定推销药品。这些人愿意相信前一类新闻。记者对场景细节做了处理,暗示医护缺乏责任心导致医疗事故。但实际上,医生护士不在手术室,是因为在其它房间休息。羊水栓塞死亡率本身就相当高。而委托村支书转告病人,则可能是担心病人家属情绪失控无法交流,这经验从后来医院果然遭到家属打砸得到印证。
若你经常上网,了解医生成天辛苦加班,工资低,还经常被无知病人辱骂,病人死在医院或者术后残疾,医生护士往往会被医闹殴打讹诈。那么你会更愿意相信后一条,尽管那条新闻的所有重要细节都是网络写手编造的。这些细节描写为的是栓上另一系列易于引爆舆论的热点话题:“繁殖癌”、“婆婆欺辱媳妇”、“好女莫嫁凤凰男”。
很多人发现媒体喜爱在医患报道中污蔑医生医院,吃人血馒头。于是对相关新闻产生了警惕和厌恶心理。不少媒体、自媒体和意见领袖很快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那咱改黑病人呗,又不花钱。所以现在,网民在舆论狂欢中经常会把人血馒头吃两遍,一遍蒸着吃,一遍烤着吃。先黑医生再黑病人,一具尸体反复利用,媒体喜获双倍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