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周末2•日啖夜食

(2012-03-15 20:17:14)
标签:

文化

分类: 生活

http://s11/middle/56fb5d50hbb471786988a&690

Sabatini就在会德丰广场的一角,这个会德丰广场外围好似香港中环的味道,安静一池水,中午时间,大批人群从这处高楼下来,鬼佬在大楼外吸烟,打一通电话,都市白领的午餐时间。上海和香港的不同依然是,即便是再大的空间,上海也难以找到可以憩身的一块都市心灵绿地,想一想,在高楼密集的中环,走出烦躁的写字间,可以买便当在城市街心花园的走廊里坐一坐,在寸土寸金的中环,你依然可以独享一份安静。

 

Sabatini餐馆和二楼的日本餐Dozo构成了一个独立的餐饮空间,以高档和地道的意大利餐新近登陆上海滩。中午,我们决定在这里试一试lunch set。干净,宁静,室内的调子是安然美好的,餐桌上新鲜的红色玫瑰给与一种好心情。lunch set其实是很简单的,厨师配置好,也不会有点餐的麻烦,南瓜汤配合金枪鱼很好喝,pasta属于最简单的那种,新烤的面包也很香。我只想在这个中午在此坐一坐,和朋友聊一些话题,看到周围的餐客,窗边的一对男女,说熟练的英文。写字楼女子,约了鬼佬见面,鬼佬把电脑包仍下,开始了很商务的畅谈。一群日本女子,夹杂着欢快的话题走了进来,落座,整个房间可以听到她们的叽叽喳喳。日本女子精致,耐看,进进出出的上海城市调子,在这个有阳光的午后被点亮。

http://s13/middle/56fb5d50hbb471d1bbd3c&690

下午在巨鹿路上的一条里弄的旧国民宅院和《外滩画报》的记者见面。这个老宅院改建的咖啡馆叫做“窝”,由香港人经营的家庭式咖啡餐馆。老掉的墙体被花朵颓靡的墙纸遮盖。保留了的民国风格,以及浴室里的那种凋敝的美感。这是我曾经在论文里写到的老上海情调,被遗忘了的时光,被新时代的怀旧所牵引出来的良辰美景。和《外滩画报》的记者聊得很愉快,时间很快就流走,聊到我的新书,关于在欧洲的很多往事,聊到生活转角,聊到了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我想起我在书里写下的话,“仰头看米开朗基罗的穹顶绘画真迹。在梵蒂冈博物馆里依次索引,按部就班行走,回旋走廊,中庭,小厅,依依浏览,依然觉得人生和时间短暂,无法穷尽人类文明的浩大。最终,来到西斯廷教堂,真是人声鼎沸,所有的游客都集中在里面,不愿离去。仰头那看些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上帝创造亚当,‘上帝之手’,我在猜想,米开朗基罗的内心泛起的情绪,是一种离愁别绪,或许是生命太短的喟叹,不然没有如此绝然的手指,纤细,柔美,对,有一个词叫‘失之交臂’,大概是这个意思。”

 

夜晚,和朋友们步行去了一家欧风日本居酒屋(长乐路近瑞金一路)。日本中年女人经营的店,有着日本的小巧,落座下来已经只能有欠身吃餐的空间,多余的空间都无。饭菜价格很适中,日本人也爱欧美风味的餐食,点上一支啤酒,就可以三下聊开去,把很多不快和辛苦都暂时忘记。

 

http://s9/middle/56fb5d50hbb471ec29368&690

Citizen café在进贤路上,两层楼的白色室内布置,简单不多余,夏天的二楼露台肯定是热闹不已的。连续两个晚上都去Citizen café,我喜欢这种类似于伦敦,香港的pub餐馆,可以点餐,可以点cocktail,一种不明暗的格调,来者洒脱,一楼可以抽烟,鬼佬很多。

 

http://s1/middle/56fb5d50hbb472044a140&690

第一晚我点了blue Havana,第二晚我点了margarita。从Citizen café出来,是上海夜晚散步的一种情调,我讲不出来,也难得去讲,好像这次在上海,也比上次从欧洲飞回来的时候要轻盈,要能自我卸掉很多负担了?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不知道。

 

http://s5/middle/56fb5d50hbb47220f5da4&690

第二日去看《桃姐》的路上,在“汉舍”吃混合的中国午餐——这大约是“汉舍”的来历,综合了中国各自的美食,有北京的烤鸭,四川的麻辣,上海的甜腻,广东的烧腊。店家必然是性情美好的人,不然一个餐馆,挂了这么多自己的摄影作品,花朵绽放的午后,有着一丝清光靓丽的感动。

 

http://s4/middle/56fb5d50hbb47244cab23&690

看完《桃姐》,心里自然是抑郁伤怀的,所以谢谢朋友秦迪,带我们在进贤路上的这家Pier 30找到了位置。心里堵得慌,美式三明治,或者pizza,汉堡都是治愈我的伤心的食物——只需要大口啖食,我在漫天风雪的奥斯陆,回到住所,一块烤好的pizza,就会让我感到莫名的实在和温暖了。

 

http://s3/middle/56fb5d50hbb4725a09692&690

末了,去机场前,文林带我们去了毛姐开的上海私家菜馆,上次回国就没有吃到,这次总算了了心愿。还见到毛姐真人。

 

http://s4/middle/56fb5d50hbb47273dd8e3&690

这家私家菜馆,一路是开车路过法租界,日本碗碟,日式抽风换气扇,日本的牌子,这是一家只有一个老板,一个厨子,一个帮佣的上海私房菜馆,除了熟客和预定,基本上吃不到的。老板毛姐应该是一个很懂生活的上海女人,不张扬,不夸张,却一样可以把一家私房菜的生意一路做下来,成为食客的一种美谈吧。

http://s14/middle/56fb5d50hbb4728b110cd&690
(这个鱼我很喜欢,文林,这道上海菜叫什么?)

 

http://s13/middle/56fb5d50hbb472b518b3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