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以水为师
(2016-12-03 08:13:16)| 分类: 申论范文 |
以水为师
中国文化崇尚“道法自然”,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智慧成果都是受到自然界的启发而产生的。水,作为自然界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东西,也对中国文化中的智慧成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易经·坎卦》象辞中的“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到道德经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再到孔子的“夫水者”“遍予而无私”,水的智慧在中国文化中随处可见。
以水为师,习水之德,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可以指导我们前行。
水善养万物而不择焉,启迪我们要学习水的包容。水滋养世间万物。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你珍惜,还是浪费,无论你有益,还是有害,水都毫无区别地滋养世间的每一个生命,故水能长久而不息。作为人也一样。我们不仅需要爱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亲近的,更要包容自己所不爱的,甚至要包容那些无意伤害自己的人,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受到别人的尊敬。面对妒忌自己、处处刁难自己的廉颇,蔺相如选择了包容,选择热退让,最终感动了廉颇,负荆请罪成为千古佳话。可见,包容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
水善利万物,遍予而无私,启迪我们要学习水的普济众生。对于世间万物而言,水的价值在于滋养了生命,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个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普济众生。唯有懂得奉献,唯有懂得普济众生,我们才会因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而这才是世间真正的快乐。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然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无私奉献的标签,也成为世界各民族学习的榜样。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然而他的人生却是快乐的,而且他享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可见,人生真正的快乐恰恰是对社会的奉献。
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启迪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不可走极端。水滋养众生,然而过多则成了灾难。做人也一样。过犹不及,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好事也能变成坏事。《三国演义》对人物的刻画正是因为没有把握好适度的原则,所以鲁迅才批评其“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所以才有了“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民间歇后语。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需要孝敬父母,但如果失去了度,则变成了愚孝;我们必须爱自己的孩子,如果失去了度,则变成了溺爱;我们需要亲近自己的朋友,如果失去了度,则会妨碍到对方的自由;我们需要认真工作,如果失去了度,则会变成工作狂,不仅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还会造成精神压抑,甚至带来心理疾病。可见,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
以水为师,首先需要我们懂水,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细心体悟,发现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水为师,还需要我们学水,学习水的包容,学习水的奉献,学习水的适可而止,学习水的耐心、等待,学习水的弹性、柔顺、学习水的柔能克刚。
以水为师,我们的智慧得到启迪;以水为师,我们的生命变得丰满;以水为师,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以水为师,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