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教育体系是一样的,苏格兰则有它自己的一套,主要区别在于不同的学历、资格。其义务教育年限从5~16岁共11年。
1)初等教育(小学)
①学制
初等教育从5岁开始至11岁,属义务教育的开始阶段。大多数是公立学校或是接受国家补助的学校;除了公共教育制度外,还有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②课程和教学
英国小学的目的不是为未来传授某些专门知识做准备,而是重点开扩幼童眼界,养成良好习惯,为未来接受高一级的教育进行素质准备。儿童在课堂上学什么,如何学,没有统一的规定,更没有正式的教学大纲,而是顺应儿童爱动、容易转移兴趣的特点,随时随地更换教学内容,除了简单的读、写、算之外,还有音乐、舞蹈、绘画、手工以及开展各种儿童喜欢做的活动。
“开放教学”是英国小学的最大特色。这种教学方式采取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灵活的时间表,并向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材料,以培养他们独立活动的能力。由于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来传授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成功的范例。具有独立自主权的教师们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垂直式分组”,校舍被设计成各种不同的活动室,每个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组成一个个非正规的小组在各自的活动室里活动,时间也更
加灵活。儿童参与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在英国的初等教学中,尤其是在较低级的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
在小学最后几年,课堂教学多了起来,课程设置也较多,有英语、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美术、体育、手工、音乐、卫生等,宗教为必修课。还有些学校开设外语课,主要为法语。这时期实行分组教学,按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分为A、B、C三组。每年再按考试成绩调一次组。
2)中等教育(中学)
英国中等教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变化很复杂。学校的种类之多,在其他国家是难以见到的。这种现象集中体现了英国人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经过多次变革英国现行的中等教育主要有:公立的文法中学、综合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中学学制一般为7年,其中最后2年称为第6学级,有大学预科性质。
注意:中学中的私立学校往往反而称为“公学”,收费高昂,是贵族化教育。
①文法中学
文法中学是英国最古老的中学类型之一。这种学校往往历史悠久,教学条件最好、水平最高。招收的是11岁考试中的优胜者,其教材和教学重点与其他学校不同。侧重于人文学科,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而不是实用技能,主要为以后升人大学做准备。学制5~7年。目前,英国的城市里一般拥有一两所文法中学,在英国整个中等教育体制中所占比例很小。
②综合中学
综合中学是目前英国中等教育中学校种类的主要形式,在校人数超过全部中学生人数的90%,凡是完成了初等教育的适龄儿童不管成绩如何、智力高低,均可进入综合学校读书。在综合中学校里,其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前3年学习基础课,第4、5年开始选修课,注重实用性。学生对未来的道路选择也有很大自主权,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参加公共考试,进人大学;也可以在经过了技能性课程的培训后,直接就业。
③现代中学
现代中学是中等智商的孩子就读的学校。因这种中学是战后才出现的,又具有浓郁的现代办学色彩,所以被称作现代中学。经过11岁考试,没能进入文法中学而又不愿意进技术中学的学生,可以选择现代中学。现代中学的学生很多是来自下层社会的子弟,所以进入现代中学的学生有时有较强的自卑感。
现代中学重视实用性技能培训,所学科目也贴近社会,为学生出校后就业而设,注重实际操作。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均与英国的高等教育不能接轨,学完这些课程只能直接就业,若想继续学习可进入6年级,就必须再学2年,学二三门课程,或转到6年级中学,毕业后参加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成绩优良者可进人大学学习。现在,大部分现代中学已成为综合中学,仅有一小部分现代中学还存在着,学生数量只占全部中学生总数的4%。
④公学
“公学”实际上是英国最古老的一种私立学校,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在英国中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未来培养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社会的领袖人物,成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
公学是英国中等教育中远远高出其他类型中学的特殊的学校。是英国所有中学中教学水平和学业成绩最高的。经过历史的演变,它已是名誉、地位和光明前程的代名词。公学的入学年龄为13岁,与传统的1 l岁考试没有关系,修业5年,18岁时进人高等学校。公学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传统,实行古典教育,所开课程均为学术性的,注重人文学科和宗教课程。19世纪后,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有所增加。这也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必须的。公学以培养社会的领袖人物为目标,实行斯巴达式的管理制度,强调学生的社会一致性,忠诚可靠并绝对顺从,排斥个人意志,崇尚有组织的运动,极端强调学生品德的培养,要求学生有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公学已变为为中上层阶级而设的学校,所以也就自然地成了特权的循环部分,上层社会的人使其子弟由公学迈入牛津或剑桥,主宰了英国的宗教界、法律界、政府高职和大学。
上层社会人士的子弟通过公学占据了绝大部分高级的社会地位,又通过同学会或校友会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从而严密把持了英国的上流社会。
公学的出现是英国中等教育史上的大事,公学培养出的各方面的人才,为英国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学一度是英国精神和绅士风度的代名词,它的一系列传统被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保留下来,并对整个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后一篇:英国大学的学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