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钟灵毓秀
离开晓起村前往江湾,山路弯弯,沿河而行,行驶在山水之间,一村一湾构成一幅幅山水画卷。导游小姐再一次激情发挥,让我们更加觉得婺源不但风光旖旎,而且历史久远、名人辈出,确实是一个人杰地灵、古朴典雅、乡村气息浓厚的好地方。
她说,江湾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而且还是江泽民的故乡。自从2001年江泽民来到婺源江湾寻祖,他看到自己的故乡江山依旧,顿觉觉得愧对故乡父老,于是就说了一句话:“要发展乡村旅游。”接下来,婺源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2003年重修了江湾萧江宗祠,2004年国家修建了一条景婺黄高速,现在连高铁都通了,足以见得他对家乡的厚爱。
伟人故乡,我们当然想一睹风采。
来到江湾,虽然我不懂得风水,但也能感受到江湾确实很有灵气,它的地理位置就能说明一切。
江湾,地处山水环抱的河谷地带,东有灵山,南有攸山,北有后龙山,一条梨园河(古称江湾水)自东而西呈“S”形由村旁蜿蜒而过,江湾古称“云湾”,因山高河湾,终年云雾缭绕而得名。有山有水,况且后有龙山庇护,必出伟人。
无论历史如何演绎,江湾村和JZ民名字已经融合在一起。
http://s11/mw690/56fa57e1gce5eec0cdb5a&690
P1
导游介绍说,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萧江第八世祖江敌迁来云湾,子孙逐渐繁衍成为云湾的巨族,故改云湾为江湾。
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要塞。千年古镇,钟灵毓秀,文风鼎盛,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绿茶、雪梨久负盛名。自宋至清,这里蕴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民国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贤仕和一代伟人江泽民。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
江湾自古文风昌盛,村中至今保存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江永纪念馆、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由东而西蜿蜒流过。这里既尚好保存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古村古风古韵,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http://s9/mw690/56fa57e1gce5ed16f5ea8&690
P2
http://s14/mw690/56fa57e1g7b097b6256bd&690
P3
http://s14/mw690/56fa57e1gce5ed221e4cd&690
P4
江湾的江姓是西汉开国宰相萧何的后裔,唐末僖宗宰相萧遘(gou)因“朱温篡唐”蒙难,其子萧祯隐居安徽歙县篁(huang)南,指江为姓”,后其第八世孙江敌于北宋元丰年间始迁江湾。
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一九二四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拆毁。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二00三年九月,第三次重建。萧江宗祠以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雕刻精美,建筑材料考究为内所罕见。
当年JZ民寻根,是通过滕百万家的房子才确认江湾是他的老家。江妹妹小时候随曾祖父回过老家,但现在早已没有印象。唯一的线索是墙上的砖上有个滕字。原来滕百万准备盖房子时,要求砖厂在他要买的每块砖上做上一个“滕”字。所以滕百万家的每块砖上都可以看到这个“滕”字,有的露在外面,有的砌在里面。
二零零一年五月三十一日,江来到江湾人家,摸着墙砖上突起的“滕”字,说了句:“回家的感觉真好。”这句话向大家表明:江湾是江的老家。
那么江祖先是如何到了扬州呢?
江泽民的祖父江石溪 字江汉,自号石溪。
江石溪的父亲精于木雕、箍桶手艺,避太平军骚乱时迁往扬州,在江都仙女庙开“振鑫”木匠铺,因家贫早逝。江石溪曾回徽州参加科举,未中返还江都,从丁沟镇名医周云溪处学中医,成为江都地方名医。
张謇(jian)的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想了解江石溪与张謇的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的关系,请点击后面网址:http://www.ntda.gov.cn/art/2010/4/9/art_8468_463011.html)在开辟南通至扬州航路时受到扬州当局的阻挠,江石溪居中周旋相助,终于顺利通航。1915年,江石溪被张謇聘请为南通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协理,举家迁往扬州东关田家巷定居,负责公司在扬州的业务,建议开辟“盐城—沙沟—兴化—邵伯”的盐邵线航班。此外江石溪还参与张謇的水利、盐垦等事务。其长子江世俊(江泽民的生父)也在张謇的通明电气公司任职。
就这样江祖先来到扬州。
http://s3/mw690/56fa57e1gce5ed2cc3472&690
P5
商业街两侧的店铺一律是白墙青瓦马头墙式的二层徽派建筑,青石铺成的街道虽然不宽,却非常整洁。街口处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石牌坊,上有江泽民亲笔题写的“江湾”二字。
http://s11/mw690/56fa57e1gce5ed301243a&690
P6
这条街是近几年仿明清建筑风格修建的,是一条观光、游览、购物街,其实原居民
生活区在新建筑后面,现在不让参观。
http://s13/mw690/56fa57e1gce5ed34e220c&690
P7
http://s6/mw690/56fa57e1g7b097b938905&690
P8
http://s10/mw690/56fa57e1g7b097b9bb829&690
P9
这条街也有原居民的房屋,现在政府拿钱已经将老建筑修缮一新。
http://s1/mw690/56fa57e1gce5eec602ef0&690
P10
江永故居(遗址) 江永(1681-1762),字慎修,号慎斋,清朝经学家,音韵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一生蛰居乡里,以教书为业,著有大量治学必读著作。精通中西历算,对“三礼”有精深研究,尤精通音律声韵,其学术成就以考据最为见长,被《四库全书》收录的著作就达二十七部之多。
纪念馆建于清朝末期,为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筑。
http://s11/mw690/56fa57e1gce5eecb99bfa&690
P11
江湾人引以为骄傲的是后龙山,他们把本族的人丁兴旺、英贤辈出归功于后龙山的龙脉好,这种风水观念自然不足为信。但江湾人在此观念的作用下,创造了一个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的典范。
自古以来,江湾人不准任何人动后龙山上一草一木,古有“杀子封山”的典故。“杀子封山”,说的是十八世祖江绍武治理江湾铁面无私,他儿子违规到后龙山砍柴,被护林人捉住,为杀一儆百,他将儿子帮起游街示众,并将其处死。
从此以后数百年间再没有人敢上后龙山砍柴。后龙山的植被由此保护得十分完好。如今走进后龙山,就如同走进了原始森林,满山古木,遮天蔽日,给依山而建的江湾古村增添了不少神韵。
http://s14/mw690/56fa57e1gce5eece6a2cd&690
P12
江湾中心小学 是在江知源先生1924年创办的义昌学堂和原五房众屋的基础上合建完成的,占地面积6亩,2001年5月30日,江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琅琅书声中,走进了正在上语文课的五(二)班的教室。
http://s12/mw690/56fa57e1gce5eed3ade7b&690
P13 挑马桶的江湾妇女
http://s8/mw690/56fa57e1gce5eed87f917&690
P14
江湾人家隔壁,是徽商江仁庆家的房子。以前商人地位低下,士农工商,商人竟地位不如农民。
江仁庆为了改变富而不贵现状,在新盖的房子上大作文章。门楣上的砖雕做工精细、考究,刻着熟悉的民间故事。据说单门楣就花了三百两银子。
江仁庆家的门也与众不同。普通人家大门口的两扇门都可合上,可江仁庆家的合不上,只能前后叠着。他告诉后人,如果考取功名,就把木门削窄,门就能关上。关上则官上。以此激发后人发奋读书,取得官位从而改变富而不贵面貌。
后记:我在江湾游览时间很短,主要原因是原生态的古村、古街道几乎看不到,江湾村现在是江湾镇中心,大量的现代建筑已经抹平了历史痕迹。发展的太好、太快反而失去的太多。研究江家庭历史的人,追踪溯源到了江湾,江湾经济繁荣了,可是我们再也看不到历史上那个江湾古村,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失落心情离开江湾。回来以后,我在网上查阅大量的关于“萧江”姓氏的历史起源及其江家族如何从江西婺源的江湾村来到扬州的历史轨迹,填补了我到江湾留下的一些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