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层与倒层的判别-示顶标志

(2008-08-08 03:27:10)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学课堂
正层与倒层的判别-示顶标志
刘继顺
2007-8-15
    一般地,岩层的原始状态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正常状态是先成者处下,后成者居上,下老上新。因岩层形成后的构造变动,可使岩层倾斜或倒转(老地层位于新地层之上)。
    判别岩层的新老关系,在构造分析及成矿预测研究中是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要确定岩层系正常还是倒转层序,即判别岩层的顶、底面,有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熟记并运用如下示顶标志,将大有裨益。
一、沉积岩示顶标志
    1 泥裂:剖面上呈“V”字型,顶宽底尖。
                    
    2 冲蚀(冲刷)构造:出现在粗粒沉积层的底面,细粒沉积层指顶,其沟槽底向底。          

    3、化石标志:1)生物化石:生物演进律之新老关系;2)遗迹化石(足迹、爬迹、摄食痕迹、构筑的巢穴、钻凿的孔穴以及印摸等);3)生物生长方向如迭层石(层纹的凸起部分总是朝向层面的顶部)、珊瑚化石(喇叭口朝上)等常具示顶意义。  
 
   4、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
   5、序粒层: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粗;
   6、底砾岩:风化壳居下(残积矿床、古土壤),不整合(假整合)面、底砾岩,细粒者居上。
   7、碳酸盐的鸟眼构造(孔隙底部或下部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色较暗;孔隙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且多呈白色;两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中的各个孔隙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与缝合线构造(充填物处为底,空处为顶,尖顶)。
   8、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波峰为顶,波谷为底)。
   9、砾岩中的砾石:砾岩所代表的岩层为老。
二、侵入岩
    1、 切割律
  先形成的被后形成的包裹及后形成的侵入到先形成者中(即先形成者被后形成者切割)的关系来判断新老关系。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以及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的顺序规律称为切割律。

    2、冷凝边、烘烤边(被烘烤者老)

   

三、火山岩

    1、气孔、杏仁体:多密者为顶,稀疏者为底;头大为顶,尾小为底。

http://htp.jlu.edu.cn/course/note/images/book/2_5_1.gif

    2、红顶绿底:对于陆相单次熔岩流而言。

    3、枕状构造: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特点为顶部是椭圆形的凸形表面,而底面常是平坦的。枕状构造由玻璃质的外壳和显晶质的内核组成;枕状构造内部有气孔构造和放射节理。气孔构造主要在枕状构造的边缘部位。三个枕体间常见三角孔构造,孔内常为硅质、碳酸质和凝灰质等充填。可根据充填物的特点判定岩流的顶底。


http://htp.jlu.edu.cn/course/note/images/book/2_5_2.gif

a-基性熔岩中的岩枕;b-岩枕中龟裂及气孔;
1-玻璃质;2-微晶;3-显晶质;4-放射状裂隙;5-边部气孔

    注意:块状砂岩和凝灰质砂岩经球状风化,易于形成似枕状构造,可称之为假枕状构造。这种假枕状构造的识别并不难,它们没有三角孔、龟裂纹、气孔构造,内部与外部的颗粒大小一致,有时显层理构造。

    4、单次陆相喷发层序先集块岩、角砾岩、再到凝灰岩、熔岩、沉凝灰岩;深海相火山岩层序为熔岩,再到淬冷、自碎的角砾岩、凝灰岩。

四、变质岩

    层理倾角大于劈理倾角,地层倒转,即层陡劈缓,岩层倒转;反之为正层层序。

    层内小褶皱可指示岩层的顶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