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陆续地到齐了,因为疫情和上学已经半个学期未见面的孩子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一见如故。大巴车开过来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把书和水和大人们一起运到了车上。
感想一:我们时常说孩子们不爱干活,可是孩子们的表现却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不是孩子们不能干,不愿干,而是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提供发挥才干的机会。
一路上畅通无阻,看窗外阳光明媚,绿色满眼,心情也随之格外地舒畅。大巴车逐渐行驶进入山里的弯路,道路也越来越窄,似乎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转过弯路,眼前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到达龙门村,远远就望见路上站满了人。我们一下车,大人和孩子们就围上来,热烈地欢迎我们的到来。村文化广场上还摆放了桌椅,北京的孩子和龙门村的孩子们在书记的主持下相互赠送礼物交朋友,北京的孩子们赠送的是书,村里的孩子回赠的是家里的鸡蛋、鸭蛋和鹅蛋,以及精美的石头、木雕,孩子们两两结对坐在一起,彼此微笑地互相低语。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温暖的阳光下,让人觉得身心都格外地温暖。
孩子们拉着“书香四溢,爱满龙门”的横幅一起合影留念,我想很多年以后,当他们长大了,再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一定还会记得此时此刻的阳光以及彼此相识的欢喜。
我们一行人接着带着米面粮油去幸福院养老院去看望老人,孩子们和新结识的伙伴一路上有说有笑。走进养老院,看到老人们正在吃午饭,80多岁的老人在养老院里颐养天年。村书记说还有一些老人不愿意来养老院,不习惯这里的坐便,在家里住习惯了。故土难离、故园难忘,尤其是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之后,可能老人们更习惯也更愿意呆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度过老去的岁月。
之后我们去参观了蘑菇厂,见识到蘑菇的大面积生产车间真的很让人震撼。孩子们高兴地在一排排菌包的空隙间穿梭惊叹:好大一堆蘑菇!还有的用手去摸,却又小心翼翼地生怕把蘑菇给摸疼了,样子非常地可爱。
午饭后去四季童话小镇,孩子们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了都市里,玩真人CS,在爱普乐园里体验各个项目,玩沙子......玩的流连忘返,还有的小孩子问只住一天吗,我还想再玩一天。
夜晚回到龙门村住宿。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觉夜格外地黑和静。同行的村里人向我们介绍以前村里没有路灯,夜晚都是漆黑一片,现在安装了路灯,走路方便多了。偶尔有一两声狗叫,在这寂静的夜里,分外地响亮,仿佛在提醒路过的外乡人不要打扰这里的宁静。
我们住在龙门第一客栈,房间里很干净温馨,窗外没有车鸣的噪音,也没有霓虹灯的光闪,夜晚只是宁静的夜晚,也是我久违的安宁。
一觉睡到天亮,一看表是清晨5:30。和先生一起起床去外面,刚好看到太阳从山后冉冉升起,喜鹊在枝头跳跃着。我们一起去明朝的古村落看了看,破旧的墙院,杂草丛生
,达峰老师指给我们看最后一个五保户去世的地方,上无片瓦遮天,想象风雨中孤独的老人独自老去,何等凄苦,再看如今幸福院里面的老人,由衷地感受到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惠及万家,老人们老有所养。
路上和宋老师一起聊祖国的变化,说起我们的孩子们,我说我的想法就是无论孩子未来取得多大的成绩,他都要在自己的祖国添砖加瓦,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贡献力量。
早饭后去参观了玩具厂,孩子们观看了玩具鼓的制作流程,临走玩具店的老板还送给了每个孩子几面鼓。一出门,耳边就响起了拨浪鼓的声音。
从玩具厂出来我们又去了龙门峡谷,两山之间,有一道500米长的清澈小溪,清可见底。微风拂过,水面上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水边上有数块奇石,仔细看依稀还有马蹄印在其上,大概饮马槽的名字也因此而来。传说西汉末期王莽篡位,将刘姓子孙追杀殆尽,唯有刘秀侥幸逃脱,四处奔走逃命。刘秀逃至此处,口渴难耐,坐下马用马蹄刨地,一脚下去,一眼泉水冒出,救了刘秀一命。
孩子们在水边奔跑玩耍,大人们坐在石头边上晒太阳。天上蓝天白云,眼前青山绿水,岁月静好。
远离城市的喧嚣,偶尔走进山间野地,享受这一份放空心灵的宁静,似乎工作的疲惫也随之远去。
先生说暑假的时候还要带孩子来这里住一个星期,我觉得很好。感谢龙门村人的热情招待,美味的辣椒酱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家餐桌上每顿必不可少的佐料。
最后,想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以此结尾吧。虽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一种奢望,但是偶尔有机会山村里漫步,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