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思考: 如何引导孩子自己管理好时间
2015年3月11日
德昀今天6岁11个月零26天了
昨天收到博友的纸条 , 问 :
德昀有想法有目标、又有执行力,这正是大多数孩子缺少的品质!我宝即将4岁,晚上常常因睡觉时间到了,还想读书认字而哭啼,事前和他设好了闹钟,也有提醒,作用不大;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之类问题,我笼统答“学本领”,说得我自己都觉得没有吸引力。能否请你写篇博文详细介绍,培养德昀时间管理、自我驱动的经验?
非常感谢宝妈对我的信任 , 我自己也是一个在不断摸索中养育孩子长大的妈妈 , 只不过德昀现在即将七岁 ,
也曾经有过四岁时候的诸多纠结 ,现在回头去看曾经的一些做法
,有些合适 ,也有一些不合适 ,即便是现在
,每天也都会遇到新的问题 ,同样类似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可能不同的孩子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
我只能尽我所想所为 , 写一点粗略的文字,希望能对同样有困惑的家长有帮助 .
时间管理家长最困惑的第一项可能就是作息时间的管理 .
孩子几点起床, 几点睡觉 ,最好从小养成规律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 .
这一点需要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 ,探索其自然睡与醒的时间点 ,如果孩子每天都是九点多上床
,十点钟入睡 , 那么你就不会因为孩子在八点半还没有上床而焦虑了,
即便他热衷于读书你也会泰然处之,
不会催促孩子去睡觉 ; 同理
, 孩子每天都在七点醒来 ,你如果六点叫他 ,孩子一定会大哭不高兴 ,心情不好自然做什么都做不了
,大人孩子都难受 .
以四岁的孩子为例 , 每天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 ,
为什么? 因为在孩子心目中玩永远是第一位,睡觉代表着玩的结束
,德昀小时候一听我说让他去洗脸刷牙就哭
,后来我明白了不是他不喜欢或者不想刷牙洗脸,而是因为这是睡觉的前奏
。为此我还给他编了一个玩不够歌,管他叫玩不够的小孩。玩是孩子的天性啊
,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陪着他玩,也要和他说好,比如和爸爸一起玩,先生就说好玩几次之后睡觉 ,孩子都是很守规则的,但是前提是大人不是自己命令孩子遵守这个规则,而是事先和孩子一起协商,比如德昀和爸爸一起玩扔球,爸爸说玩五次
,德昀说我想玩十次,爸爸说十次太多了,于是二人协商取中间,几次由孩子说出数字双方都同意,OK ,剩下的就是执行了
,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学会了协商与约定。
睡前读书,曾经有一段时间德昀读起来就没够,我为此还写了一篇文章:睡前阅读何时止?最后解决的办法也是我和德昀协商,最后确定每天睡觉之前我给他读三本书,协商之后的约定大人和孩子要一起遵守,事实上,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我觉得不遵守约定的常常是我们大人。
作息有规律这一点上我们全家三口人基本是同步,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晚上十点左右入睡。德昀从小到大包括假期都是如此,所以上小学后,他从来都不用我们叫早,早晨到点就醒来,穿衣服吃早饭,早上几乎天天都第一个到学校教室,因为他要组织同学们早读。和很多家长聊天都说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再问很多孩子的父母本身作息就没有规律,又如何苛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呢?
如果作息时间管理好了,那么这一天的时间基本就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要计划这一天要做的事情。小孩子上幼儿园上学放学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上小学的孩子也是,所以我们就只谈放学后的时间管理。
我们的做法一般是早晨我和德昀出门的时候要先规划一下今天要做的主要的事情,次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有重点,有主次。比如今天早起出门他就说我今天放学回来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下棋和弹琴,为什么呢?因为周一晚上他要上钢琴课,周二晚上有乒乓球课,如果再安排下棋就没有玩的时间了,所以大人引导小孩子做计划,也不要只想着让他学习或者练习才艺,要先想着把孩子玩的时间打算出来,和孩子一起探讨,你怎么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玩。比如我和德昀就聊学校的作业尽可能在学校写完,回家的时间就可以用来看你喜欢的动画片和搭积木等等,所以德昀每天上学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尽量不把作业带回家。这实际上也解决了孩子写作业拖拉的问题。
主要的事情是必做的,其余的事情是孩子可以随机选择的,比如画画、写字、运动,没有规定的时间点,有主有次有选择,孩子自然身心愉快,而且每天都很有成就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天都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即便有很多事情要做,也需要一件件地去做,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才能忙而不乱。
孩子的成长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当我们看到孩子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怎么变成这样了?逐渐长大的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有些时候不但是要挑战老师和家长甚至也要挑战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想尝试一下,想挑战一下,所以家长一定要平心静气,思考孩子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真实的想法。
无论是时间管理还是执行计划,都要把目标先设定低一点,分解成小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执行力和成功点,如果孩子每天总是完不成自己的计划,每天到睡觉之前还有一堆任务等着他,孩子就会很烦躁,大人实在要求急了就应付了事。我们大人也一样,想着明后天繁重的工作,睡觉也难踏实,做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敷衍对付。
我们一般是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每天的计划,长期计划是方向,短期计划是目标,当日计划是落实,日事日毕无论对大人和孩子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时候要设置一个缓冲期,比如我们读《神奇树屋》6
,目标是在德昀7岁生日之前完成,所以就不会纠结于他今天是否读了,但是会提醒他还有三章,你觉得是否可以在一天读完,孩子就会考虑要不要先读一点。
假设孩子没做到,也没有关系,这一页就翻过去了,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啊!以背诵《离骚》为例,我们在寒假前背了20句,就因为种种事情耽搁下来没有继续,昨天我问德昀,还背吗,他说还要背,那就可以了。因为如果我强迫他去背《离骚》了,可能他的音基考试就达不到80分,他的英语周全天的活动就要被打乱,他就不能完成学校要背诵的诵读30篇,这些不也是收获和成长吗?
家长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积极性在哪里?比如德昀喜欢玩植物大战僵尸,我和先生会提醒他给IPAD充电,为了让他玩得更痛快而不是孩子你学习我就高兴,你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我就不高兴。孩子的兴奋点在植物大战僵尸,你的反对只会让亲子关系更紧张,那么做其他事情也没有商量的余地了。由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德昀想到了自己创作一个动画片,名字是《植物特攻》,为了编故事甚至放弃了玩,我和先生也就支持他,一个帮他录入一个帮他打印。所以说游戏也是学习,甚至是创作灵感的来源。
最后说让孩子喜欢上上学或者上幼儿园,其实不只是学本领,学本领是大人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是我今天去了能玩什么,和谁玩,我能不能玩的高兴。比如今天德昀高兴地去上学,因为今天有科学小实验课,孩子可以玩的痛快,建议下次你可以换个问法,今天在学校都玩了什么有意思的游戏,你明天还想去学校玩什么?等等,或许会有所改观。
当我们不理解孩子的行为的时候,先想想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有一句话是蹲下身子看世界,只有站在孩子的高度,我们才能懂得孩子的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