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思考: 如何引导孩子做事高效?
2015年1月21日 德昀今天6岁10个月零8天了
看到妞妞妈妈在我上一篇文章中的留言,我想我还是写一篇文章来回复吧,希望能对同样关注此问题的亲们有帮助。
今天早晨我是第一节课,我到得早,直接进班级里去上早自习。早自习下课后,我看到很多孩子从书桌里拿出吃的东西来吃早饭,早饭是什么呢,面包、八宝粥之类的,我询问为什么没吃过早饭就来上学,是父母没给做还是自己起晚了,结果有一些孩子回答我爸爸妈妈从来就没起来给我做过早饭,都是事先准备好了第二天我带到学校来吃。我了解其中的一个女孩有胃病,我觉得这就是父母的失职。
身为父母,我觉得无论怎样辛苦,在孩子需要我们时,必尽的职责都必须要承担。比如1-6岁全身心的陪伴与养育,上学后每天为孩子认真准备好早饭,让孩子吃饱了出门是我小时侯妈妈常说的一句话。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我们上学5点半就要出门,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我的父母就在四点多起床为我们做早饭,那时候上学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都对不起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苦。可是现在还有几个孩子会这么想呢?有多少父母是在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年幼时交给老人和保姆抚养,长大后交给托管机构,学习交给课外班,吃饭交给饭店和面包房,当父母亲力亲为的事情越来越少,只是通过花钱为自己买来各种方便的时候,孩子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为孩子亲自做一些事情,这些是联系父母和孩子之间亲情的纽带,爱靠什么来表达,我觉得不是语言和金钱,更多的是行动。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真心的爱都少不了为对方做一些事情,点滴小事,更见爱意深深。
为什么孩子为父母洗一次脚就让父母热泪盈眶?为什么孩子洗一次碗,炒一次菜就让父母心花怒放?因为孩子用行动表达了他内心的爱。
我是一个行动派,或者说我看一个人,不只看他说了什么,我更在意的是他真正做了什么。
这样的开篇似乎有点跑题,但是我想说的是孩子如何学会去爱,是我们大人教会了他去爱,以及如何去表达我们的爱?同样,孩子如何去学会高效,我们做父母的也要示范给孩子如何去做。
我小的时候,妈妈做饭,常让我烧火。我和妈妈就在厨房边一起干活一起聊天,妈妈会告诉我如何统筹时间,在同一时间段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在焖饭等饭熟的时间里就可以准备洗菜、切菜或者是整理杂务,在听收音机的时候边听边打扫房间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生活中我们常见也很简单的事情。看似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恰恰是这些小事,训练了一个人做事和思考的方式。
在德昀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把他一天想做的事情列出来,有的时候,他一天想做的事情有十几件,包括吃饭、喝水、洗手等等,凡是他能想到的事情他都要让我写下来,之后我们排序,写出1,2,3,4,5,当孩子每样事情都完成后特别有成就感。这个列计划的方法我们现在依然如此,只不过不需要写在纸上了,只要在早晨出门的时候在头脑中理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德昀上小学后,老师留的作业不用写都能条目清晰地记在脑子里,到家做完的没做完的一清二楚。
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很容易,但是如何排序很有技巧,最开始要教孩子劳逸结合,玩学结合,当然也要灵活掌握,比如孩子在专注地看一本书或者是组装玩具,就不要去打扰,孩子想把第二件事情移到最先做甚至最后做也没有关系,给孩子自己把握和调整的空间,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活我可以自己安排得很好,逐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肯定自我,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我以德昀玩IPAD 和看电视为例,电视每天的限制时间为30分钟,他观看的片子基本都是英文的,IPAD
每周玩两次,什么时候看和玩都由他自己来决定,所以他是想玩就能玩,想看就能看。不过如果一周两次的玩IPAD时间用完了,德昀就绝对不会再要求玩,电视也是同样如此,看完了就完了,没有超额以及过度的请求,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因为我们当初定立了规则,孩子非常遵守规则,周六周日我会陪着他看大电影,想看哪部也有他自己选。
设定规则与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才能在自主的空间中学会管理时间,因为他想做自己想的事情,所以自然就会高效。
比如写公文作业他有的时候要写三十分钟,但是如果第二天重复的话他可能就只需要15-20分钟,他也可以三十分钟做完,但是玩的时间就少了10分钟,所以他自己知道集中精力写完之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小实验或者看书画画做手工等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他,他没必要拖延时间让玩的时间缩短。
这一点非常感谢德昀幼儿园里的老师,有一个孩子写作业很磨蹭,老师的做法是睡先写完谁先出去玩,结果这个孩子总玩不成,觉得难受,哭。老师说:时间对你和对别人是一样的,你不用哭,别人是先写完了玩,你是边玩边写,你并没有比别人少玩。所以,拖延的孩子和不拖延的孩子只不过是玩和学组合分配的方式不同,和孩子说明情况,你愿意选择哪一种都可以。
高效的前提一定是要有计划,还有就是孩子很自主,能自己决定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父母要引导而不是包办。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利用时间,如何节约时间,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向孩子示范说明,所谓眼见为实,带着孩子一起体验规划时间之后带来的身心愉悦的感受,形成正向激励,孩子就会越来越乐于管理自己的学习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每天都丰富多彩,每天都乐趣无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