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第八周:延伸课堂——跟着课本去旅行(一)

(2014-10-25 19:40:05)
标签:

佛学

潭柘寺

帝王

石鱼

铜锅

分类: 德昀的小学生活

                                         一年级第八周:延伸课堂——跟着课本去旅行(一)

                                                 ——求证潭柘寺景点童谣                            

               2014年10月25日    德昀今天6岁7个月零12天了

 

        北京今天的天气依旧不好,重度雾霾。

        上午德昀在家里画画,边画边作标记,不会写的字我就让他查字典,于是他就手脚并用,把大画纸(4K)铺在地上,边写边画,画了三大张,之后又把这三张画连在了一起,什么发电厂,人民大厦,自来水厂等等,反正全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天马行空的画。

 

        三张大纸连起来,成了一个巨幅画,长度比德昀的身高还要高,他自己有创作的热情,随带着还学会了使用工具——字典,我打扫卫生,先生在书房工作,大客厅就完全给了儿子,可尽地折腾。

 

       画完之后,还让爸爸帮忙粘在了墙上,哈,可是真壮观啊。

 

       最近这孩子迷上了画画,创作灵感超多,没事就自己写写画画,画上中英文的标注都有,不会的字和单词有时候问我,有时查自己的语文书,现在换成了查字典,逐步升级了,可喜可贺。

 

         发现了泉水的泉字原来就是上面一个白,下面一个水,所谓泉就是白水,妙解!一年级第八周:延伸课堂——跟着课本去旅行(一)

 

       进步比较大的是计算机的使用上。他们学校每周都有一节信息课,儿子是课上的小组长,每次都能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旗,他自己也越来越喜欢上信息课。老师留的作业是自己学会开关机,在电脑上画图。上周只画了一个雏形,这一周不但学会了新建文档,而且还学会了保存,编辑以及制图,自己用电脑画了一张画,起名是《未来的飞机》,自己说:今天的收获太大了。

 

       今天的另一个收获是德昀在说话课上老师让孩子们背了一个关于潭柘寺的小儿歌:潭柘寺,景点多,我要给你说一说。塔林龙潭大铜锅,石鱼可以摸一摸,玉兰花一朵朵,花香飘出小院落,帝王树不示弱,高大挺拔站立着,小朋友要牢记,游园不要乱涂抹,保护文物大家做。

 

       回家来和我们说他想去潭柘寺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塔林龙潭大铜锅,玉兰花帝王树,于是,我们下午就去了潭柘寺。

 

      下面的介绍来自网络: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寺内有著名的“帝王树和配王树”,还有柘树,娑罗树紫玉兰黄玉兰、百事如意树。寺外有安乐堂、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老虎听经洞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捧月的众星散布期间,组成了方圆数里,景点众多,形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千百年以来,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景色、神奇的传说而著称。[2]

  如今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轻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潭柘寺二宝: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送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掉在院中。据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个省,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 现在寺中的石鱼为后来复制的。

 

       我们这次去不光看到了儿歌里提到的景点,还看到了老虎洞,天王殿,放生池。儿子说潭柘寺里最让他感到震撼的就是帝王树——古老的银杏树。

     传说,当一个帝王去世时,帝王树就会有一支树杈折断;当一个帝王继位后,帝王树上又会长出新的枝条。所以、人们把这颗大树称为“帝王树”。北方高僧皆以此树代表菩提树,视为佛门圣树。帝王树,直干探天,粗可数围,相传为辽代遗物,距今已近千年。帝王树枝叶茂盛,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风采依旧,看世事沧桑,迎各方游客。东侧的一株称"帝王树",西侧的一株称"配王树"。这两株古树都是我国的活化石--银杏树。

    人站在高大的树下,仰望树干,直达云天,油然心生敬意。

 

      身处北京,一个优越的地方就是文物古迹众多,书中提到的典故及景点可以很方便地实地探查真伪。石鱼被栏杆围住,摸一次10元钱。大铜锅原有三口,展出的是第三口,第一口锅煮粥,第二口锅做饭,第三口锅炒菜。

 

      展示文物的地方有戒台寺,潭柘寺。

      跟着课本进行实地探访,观赏起来就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找的景点都找到了,印象也非常深刻,看来以后这样的行走还会有很多,这一次,是一个新的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