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儿思考:小学入学一个月回首六年早教路

(2014-09-25 11:45:11)
标签:

育儿

孩子

早教

学校教育

家长

分类: 育儿读书笔记与思考

育儿思考:小学入学一个月回首六年早教路

2014年9月25日德昀今天6岁6个月零12天了

儿子上小学快一个月了,越来越享受小学生活,越来越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地讲述各科课堂上的精彩片段;在钢琴前边弹奏边演唱音乐课上老师教的歌曲;拿着画笔创作自己梦想中的“全国第一工厂”,不会写的字查字典,不会写的单词查词典,仿佛梦想的蓝图就在孩子的心中一点点地展开,为自己的创作高兴地满客厅绕着圈跑;期待着英语故事课的快点到来,科学小实验课还差几天;每天的作业基本都能在学校完成,在回家的路上就能把老师留的作业都过一遍,回家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看书,下棋,弹琴以及自由地玩耍。

学校教育真的是如很多人所“诅咒”的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吗?我们的教育体制真的如很多人所说和所批判的那样一无是处吗?

回首六年早教路,观察孩子上小学之后的表现和反应,我觉得不是学校教育摧毁了家长对教育的期望以及所坚持的教育理念,而是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没有长远地考虑到孩子的家庭教育要和未来的学校教育很好地衔接。

教育体制我们无法改变,哪怕现行的教育有多少不足,我们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

在任何的教育体制下,都会有其长处和不足,家长要做的或者说家庭教育要弥补的就是学校教育中的不足,让孩子在人生之初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能把孩子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完全地依托给学校和老师。

家长也要相信我们学校里的大多数老师,放心地让孩子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去。家长坦然、泰然,孩子便也会自觉地担当,接纳自己成长中改变,并能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新生活中的每一天。

所以在上小学之前我觉得重在培养孩子的认知、习惯和能力,我只说大的方面。

一、认知:

1、要培养孩子多角度地看问题

遇到事情不认死理,而不是“我就要”,凡事一定要知道好商量。懂得了商量就不会走极端,也就能换角度看问题,利是什么,弊是什么。比如,我和儿出去玩,路过玩具店,儿和我的计划里有买玩具这一项,是先买玩具带着去公园还是从公园玩完后再回来买玩具?我们要先做个分析讨论,当然只是闲闲地聊天,如果先买了玩具,会怎么样?如果后买,又会怎么样?这样说完,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如此作出的决定他也不抱怨,不后悔,即使选择错了,他也会明白:哦,我这次这样做不太好,那我下次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

2、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这世界上每个人都要学习,不学习他就无法存活。

我的看法是既然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就要快乐地开心地去做,而且要学会自己去把无趣的事情变成有趣的事情。小的时候,是我带着儿子一起快乐地手舞足蹈地背唐诗《见博文:快乐学唐诗》,大了,是他自己用音乐、舞蹈绘画和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把英语数学等等知识融汇其中,比如弹钢琴唱唐诗,尽情地享受着学习带给他身心的愉悦,常常到高兴处,就跳起舞来。

二、习惯:

1、自己订计划规划时间的习惯

从两三岁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今天你想做什么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第二件事情是........"理清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再考虑时间分配。你怎么做才能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完?这样孩子就会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大概我要做多长时间。所以孩子的时间观念特别强,做事情也不拖拉,因为他一天想做的事情很多。因为合理分配时间,他会为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觉得自豪,成就感很强,也满足了他自己的需求。

2、自己遵守和协商规则的习惯

规则意识是从孩子坐车要坐在副驾驶上开始的,先生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地告诉孩子必须坐在后座,儿子当时哭闹未果,经历这一次,再没有过哭闹。之后是玩IPAD,看电视,外出买玩具等等生活点滴之中逐渐建立起孩子的规则意识。从最初先生的强制执行到后来的我们协商定立规则,孩子逐渐学会了和父母协商解决问题,并学习自己设定规则。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鸡蛋自己剥、衣服自己穿、牙齿自己刷、洗澡自己洗、自己喜欢吃的菜自己做..........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动手去做,孩子可能最开始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正因为有了不断的尝试,孩子才学会了自理。

认知与习惯的培养是孩子立身之本,与学习知识比起来,我认为这些比知识更为重要。

三、能力

 1、爱运动:

孩子生性好动,必须要让孩子的天性得以充分的释放,因此各种各样的运动必不可少。小的时候远离学步车,稍大一点也尽量不要以车带步,要让孩子的脚走更多的路,攀爬跳跃,森林河流草地高山,让孩子尽情地与自然接触。适当的运动不但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更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2、爱阅读:

让孩子爱上阅读很简单。

从孩子出生起,母亲就拿着一本书给孩子朗读,每日坚持,三年下来,孩子即便不会认字,也已经爱上了听故事和阅读。阅读是种能力,更是一种自由。会阅读的孩子就有了选择和自由阅读的权利,也就能更多地体会到书里面的世界带给自己的快乐。如果能让孩子达到中英文自由的阅读程度更好,这一点一帜爸爸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3、养兴趣

 现在很多孩子从很小就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德昀也上,但是所有的兴趣班都是他自己决定上或者不上。从幼儿园小班开始,拿回家一张单子,自己念给我们听,然后就自己做出了选择。无论是他学跆拳道、轮滑还是公文、围棋、钢琴,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私心里其实我一直希望孩子能学画画,但是他偏偏就不喜欢去绘画班,英语也试听了几个地方,结果他说太浪费时间,坚持要自己在家里学,而且也信守自己的承诺,每天坚持听英语,读英语。对钢琴和围棋我们对孩子也都没有考级的要求,我觉得幼年时期还是养兴趣的时期,孩子能够喜欢,享受兴趣带给他的快乐,这些快乐能滋养他的身心,就足够了。

四、注意点:

1、观察孩子的敏感期,顺势而为

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父母一定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成长变化,根据孩子这阶段的需求,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外在环境 ,理解孩子的秩序感,尊重孩子的敏感期而不是觉得可笑或者视而不见。在书写敏感期孩子可能对着一块石碑描写数十遍,父母一定要有耐心陪伴孩子一起让他的敏感期自然地度过,过了这个阶段,或者说得到了满足,孩子会异常地满足并乖巧可爱。

2、等待孩子的成长,静候花开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因其不同,才各自成为独特的自我。德昀不喜欢画画,不喜欢去英语班,我们也就不强迫,反而是上了小学,有美术课,他竟爱上了画画,现在是几乎每天都画。每个孩子兴奋点都有不同,在他喜欢的时候,我们就尽可能地发展孩子的兴趣,让他尽情地发挥。比如他想弹钢琴唱唐诗玩,我们就让他玩,他想自己作曲,我们就让他作曲。他的钢琴老师说她还从来没想到要自己作曲呢,因为不敢做。这就是孩子与大人的不同,孩子不会想到我唱的好不好,我作的曲子好不好听,他只会想这件事情很好玩。

玩是孩子最本真的天性,玩的创意甚至是异想天开需要大人的肯定,在大人的认同和赞美下,孩子的灵感会层出不穷,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3、陪伴孩子的成长,父母合力

一个家由三个人组成,父母之间教育理念的磨合很重要,如果能做到彼此互补,和谐促进是最佳状态。让孩子在完整的爱下长大,内心也会充满爱珍惜爱。

 

   似乎写太多了,希望能对一些家长有帮助。爱我们的孩子就要培养他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要培养他感受快乐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培养,更不要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理想国里让他脱离社会孤独地长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