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思考:做一个心态平和的妈妈
2014年3月5日
因为我的心态不够平和,所以我才写了这个题目反省我自己。
一个人,要认识自己的内心,有的时候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每当这个时候,先生都是我的依靠。我也很佩服他,他从不在意儿子今天作业写完没有,钢琴弹了没有,围棋下了没有,他关心的是:儿子,今天我们玩什么?还有儿子,爸爸相信你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然后真正地彻底地放手。
父亲和儿子,亲子关系其乐融融。
我似乎是那个恶人,还是一个爱唠叨的老太婆,不仅爱唠叨,还爱挑剔,“儿子,握笔姿势”“儿子,手型,手型,要注意抬手呼吸。”“儿子,你下棋了吗?”“作业写完了吗?”
每当我看到儿子下棋的时候走的坏手,就想说出来,其实我还没他下得好。为了控制自己,儿子下棋,我就和先生呆在一起,不看不听忍着不干涉,但是内心却并不踏实。
我问我自己:我为什么就不能放下心来呢?
母亲的名字叫焦虑,而这份焦虑,来自于内心修炼的不足,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恐惧,来自于不相信的困惑。
再过一周,我儿就六岁了。偶尔会和儿子发生小小的摩擦,我觉得原因都在我。我没有使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去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我应该先听孩子说,然后再说我自己的想法。
倾听孩子,少说或者不说。
没有孩子喜欢讲道理的妈妈,即便讲道理讲的多艺术多美好那也是讲道理。
昨天,儿子睡觉之前和我说:“妈妈,我好爱你啊。”我觉得很感动,我的儿子,我也爱你,现在,我更希望的是妈妈能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你,让你每天都快乐健康地成长。
越是事无巨细,越是体贴牵挂,越是让人感到爱的窒息。
成人间如此,在亲子关系中同样如是。
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当孩子逐渐脱离母亲的怀抱的时候,母亲更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好好地放手。
昨天我想把儿子抱起来,却发现已经抱不动了。那个曾经趴在我怀里象小猫一样乖巧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不但能独立行走,还具有了独立的思想。
我真的是有一点伤心,孩子长大本该是高兴的事情啊,孩子能自己做事,本该是父母欣慰的事情啊,可是,我觉得很失落,就好象他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就不停地流眼泪,现在也是这样。
我盼望着我儿快快长大,他象小鹰一样要展翅高飞了,我站在下面,仰望蓝天,心里却在担心,他会飞走了连头都不回。
转念一想,真正的爱不就是如此吗?孩子可以顺利地和父母分离,自己成长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不知道别的母亲是否也如我一样,内心里千回百转,心有千千结。
放手吧,看我儿自我管理管理得不也挺好;看我儿事事有主见,安排得井井有条;看我儿失败了也不气馁,挫折了也不放弃,多好的孩子啊。
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六岁,我儿六岁的时候,我也学学他爸,只问他一句:儿啊,今天我们玩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