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儿思考:对家庭教育中的阅读思考

(2013-12-09 12:02:24)
标签:

阶梯

看电影

中文

绿野仙踪

时光

分类: 育儿读书笔记与思考

                     对家庭教育中的阅读思考

      2013年12月9日         德昀今天5岁8个月零26天了

 

     这一个月来,发现德昀最明显的进步就是阅读的速度几乎和我一样了,而且有些时候比我还要快。我们母子同读一本书,有时候他先看完了,等我翻页,急迫地想读下去,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本书他最多两天就读完,甚至有的书是一天就读完。

     昨天晚上,我们一起读《卡布罗街童话故事》的第一本(特别感谢米尼狼的推荐),边看儿子边说:真是太好看了,超级好看。我也被深深吸引,结果我们母子两个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心满意足地睡觉。

     后果是:早晨起床我一看都七点了,幸亏是第二节课,否则非迟到不可,但是书里的故事在上班的路上也在脑海里回放,就象作者在自序中写的那样:唯一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些从一开始就没有发生过,现在没有发生,而且永远也不会发生的事。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看似离奇荒诞,却异常引人入胜,既包含童趣,又充满哲思,值得一读再读。

    也因此,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中阅读的思考:

     一、阅读需要重复

     叔本华在《论阅读与书籍》中写到:“复习是学习之母”。每一本重要的书籍都必须一气呵成连续读两遍。原因之一是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的整体关联,而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原因之二就是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境、情绪在与第一次阅读时已经有所不同。这样,我们获得印象也会不一样,情形就好比在不同光线下审视同一样的物体。

      在德昀五岁之前,我更多地是按照他的兴趣来引导他的阅读;在五岁之后,我发现我必须提供一些经典的阅读读物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神笔马良》《卡布罗街童话故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孩子读一本书,对书中提到的书也开始感兴趣,阅读因此发生了连锁反应。

     比如前几天德昀向我要求帮他买〈绿野仙踪〉这本书,因为他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看到了相关人物的介绍,于是引发了他想读一读的渴望。

     在他读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他喜欢的书和电影他必定会连续看两遍以上,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书连续看了一周,电影看了三遍;〈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也是如此,我相信,在每一次的阅读中,孩子都在不断地思考,因为每一遍的感受都与上一次有所不同。

     二、阅读避免偏颇

    下阶段德昀的阅读我想主要抓两条线:一是尊重孩子的愿望,德昀自己选书读;二是我根据德昀阅读中的不足选书来加以补充。德昀爱读故事书的时候,我就要把科普书放在一边备选,反之也是如此,这样才会使得孩子的发展和思维更加均衡。

     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中英文的阅读和国学与童话的阅读,重英文忽略中文的学习有失偏颇,同样,重国学而忽略童话故事对孩子的滋养同样不可取。或许在我个人的观念中,中庸的思想占主导,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希望不要顾此而失彼。

     这样的感触来自于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避免孩子偏科这一部分的内容。德昀的幼儿园园长在发现德昀的阅读能力很强后就给我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数学方面要特别加以关注,避免偏文。孩子在某一方面的专长有可能会使得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所以,在孩子幼年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均衡调节。

     在德昀上大班的时候,曾经有一天回来对我说,他的数学学的不好,让我给他买书。〈阶梯数学〉等书就是在那个时候进入我家的。到现在德昀能说数学非常有趣,并能在公文中很快升到B级,我觉得都和当时作出的改变有关。

     走过的路,当我们回头去看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当时的做法是否正确或者对未来孩子的影响是好还是坏,至少均衡可以让孩子在幼年时的发展能更全面一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阅读结缘浪漫    

      读〈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也要把阅读变成一件浪漫的事。于是,才有了我和儿子的〈电影时光〉,书与电影的结合观看比较,可以加深孩子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更何况,这些优秀的经典的作品对孩子的心灵我觉得是很好的滋养。

     〈绿野仙踪〉〈极地特快〉〈夏洛的网〉〈小王子〉当我把这些名字写下来,仿佛看到未来的每一周我和儿子共度的美好时光。

      先读书,再看电影;再看书,再看电影,在不断的反复中,让儿子感受中英文的魅力,感知文学作品被不同的人演绎之后的感动。

    四、阅读走向实践

      有一天德昀走在路上对我说:妈妈,你帮我准备一些淘米水可以吗?我问他要做什么,他说他想用来发酵,还给我讲了在冬天和夏天发酵时间的不同,我问他是从哪里看到的,他说是从书上看到的。

      这件事情让我注意到儿子的阅读正在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迈向生活。我当然要大力支持。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不是成为一个书呆子,而是读有所用,或者成为他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或者成为他生活中实践的指导者。

      看到德昀喜欢看〈太空之谜〉,我给他买了相关的〈星云〉〈月亮不见了〉〈太空世界历险记〉等书,可以让孩子更全面地就某一个兴趣点发散思维,获取更多的知识,再加以整合。

      我们无法飞到月亮上去参观,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去参观天文博物馆。

 

      这些,我觉得是种在孩子心里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就会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

      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