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思考:如何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2013年2月16日
德昀今天4岁11个月零3天
今天在家里呆了一天,儿子也不睡午觉,看电视,玩游戏,下围棋,教我玩跆拳道,最后偶然的看到我叠被子,他要帮忙,我便给儿子找了一个家务活,练习叠被子和叠衣服,趁这小子玩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开始写一些昨天在图书城看到的两件事情的思考,那就是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场景一:一位姥爷带着一个5岁的男孩来到我们身边的坐位坐下,男孩子很开朗,坐了一会儿对我说:“阿姨,你帮我看一下,我去尿尿。”我非常喜欢他的勇敢,点头表示同意。
回来后孩子从书家上拿了一本关于恐龙的书自己坐在那里看,他姥爷则选了一本关于潜能开发的书让孩子看,孩子说:“我不看。”还是埋头看自己的恐龙书,姥爷就说:“你看你旁边的小弟弟看的书,你怎么就爱看这些怪怪的怪物呢?来,你做一下这道题。”
孩子无奈扫了一眼,回答了姥爷的问题,姥爷高兴地说:“你看,这多好,再看这一道题。”孩子就不干了,起身又去换了一本恐龙的书回来,姥爷无奈地看着我说:“你看这孩子!也不爱学习。”
我说:“您孙子多好啊,能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而且还看得那么认真,您就别让他看潜能训练的那本书了,您和他一起看恐龙的书,孩子肯定特别高兴。”
姥爷把书放回书架,开始和孙子一起看恐龙的书,祖孙两个没有了矛盾,其乐融融。
场景二:一个母亲在给儿子大声地读英文书,儿子却在一旁专心地看走迷宫。我听得出来妈妈的英文非常好,儿子的也不错,可以和妈妈很好地对话,但是很明显儿子的兴趣点并不在妈妈的预期内,因为儿子根本不看妈妈手中的英文书。要走的时候妈妈把迷宫的书从框里拿出来,儿子说:“I
LOVE 迷宫。”最后妈妈还是让儿子抱着喜欢的迷宫走了。
看了这两个场景,我想起了德昀,爸爸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刚读完《米尼狼》系列的三本书,一共六本,爸爸说回家吧,儿子说:“不行,要看完才回家。”于是爸爸一直等到我们全讲完了,儿子才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不知道看到我文章的朋友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要想让孩子爱上读书,首先请家长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看恐龙的书,看迷宫的书难道不是书吗?为什么只有和正统或者学校学习相关的知识才是知识,而其他的不也是知识吗?而且,无论在任何时候,大人即便强迫和引诱,也无法改变孩子内在的意志,所以,顺应孩子的喜好,善加引导,才是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也才会真正地喜欢上读书。
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因为渴求获得新知是人的本能,请带孩子到书店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当孩子在某一领域深入思考时,我们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培养也就达到了目标。
如果我们总是让孩子去读去做他并不喜欢的事情,渐渐地,读书就成了大人的事情,而且是让孩子厌烦的事情,亲子关系也因此而会变得很紧张。
孩子的心是最真的,而且他们不懂得变通,喜欢就是喜欢,且会固执地坚持,反抗大人的指令。其实矛盾完全可以化解,因为成人只要蹲下身子去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就会知道,孩子的世界并不是一片空白,那个世界里,充满想象与美好,还有无穷的探索的勇气,足以令我们大人敬畏。
如果我们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和他一起读书,和他一起聊天,让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保持不断探究的渴望,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爱学习的品性,我个人认为,这比让孩子多读几本英文书或者看几本习题集以及思维训练要好得多,因为,前者是孩子在不断地挖掘和挑战自己的潜能,是内驱力,后者则是外力的推动,虽然短期内也可能速见成效,但是并不利于孩子的长期成长,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或者老师会跟随孩子一辈子。
孩子的成长必须要靠他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