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思考:“重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由儿子迷上《三国演义》所想到的
2013年1月30日 德昀今天4岁10个月零17天了
(晚饭后,躺在摇椅上读围棋童话的德昀,爸爸在工作,我在厨房刷碗,无意中看见儿子读书的样子,很喜欢,就在厨房偷拍了一张。)
早起,德昀打开电视,又选了电影《赤壁》开始观看,这部电影他已经连续看了半个月,早晚都要看。我建议他换换动画片看吧,他摇头还是选这个。有时候是从头看,有时候是从中间看,有时候看1,有时候看2,不看电影的时候,看《三国演义》,演《三国演义》,背曹操歌赤壁的《短歌行》,且看全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难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此长的诗,就是通过看电影背下来的,不清楚的地方,查《三国演义》重新核对,让我早晚给他读一遍,曹操的语气和神态学得惟妙惟肖。今天早晨,我读每四个字的前两个字,他说后两个字,说完了全诗。读完之后,意犹未尽,还让我在有诗的那页放上书签,把书放在书包里,要带到幼儿园让老师读给小朋友们听。
如此学诗,也算一法了。想起我们看电影小英雄雨来,其中有一段老师教学生读《笠翁对韵》,也是用此法,看电影对照书,然后背下来的,自然《小英雄雨来》这部电影也看了很多遍。
昨天我们两个演赵云单枪匹马救阿斗,道具枪就是他捡回来的棍子,一个红气球当阿斗,先去救,把红气球抱过来,我当刘备,他单腿跪倒,把阿斗交给我,然后再换我当赵云,他当刘备,在演的时候动作要求非常认真,我做不到位的地方他还纠正我并做示范,直到动作合乎“标准”。
非常高兴爸爸晚上可以在家,因为这样可以演三国演义,一个当刘备,一个当孙权,一个当曹操。爸爸说他还有工作,让我们两个自己玩,儿子缠着爸爸玩了十分钟,然后接着和我一起玩植物大战僵尸,还是重复游戏。但是今天与昨天的内容有所不同,每一关的设置都重新设定,在重复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似乎在头脑中有一个很大的构想,他通过他的游戏不断地重复修订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再现与演绎出来。
从宜家买来的小凳子上一共有35个小圆点,其中儿子设置了34种植物武器,第35个是提供能量的,以及哪种植物应对哪种僵尸,每一关,植物与僵尸都要变换,如此在客厅与卧室之间来来回回奔跑着过了一关又一关,自然是满头大汗,而又兴奋无比。
无论是电影的重复还是游戏的重复,孩子都是在重复中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认知,就连我,跟着儿子一遍遍地看电影,才发现很多细节之处设计得是如此的巧妙,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都是精心设计的,的确是越看越有味道。
再说看书,很小的时候德昀就是一本书可能一晚上要连续读数遍,现在则是喜欢的书也要连续看一周,比如最近喜欢的《恐龙世界历险记》《小牛顿科学馆的恐龙大追踪》,他会把相关的他感兴趣的内容汇集起来,反复地看,如此,恐龙的名称,出现的顺序就非常清楚了。
还有围棋类的书,比如《围棋童话》,自己坐着看着笑着,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这样看来,孩子的重复对其身心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阅读广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进行深度的思考而不只是泛泛的阅读。有很多孩子读了很多书,但是阅读理解能力不够,我思考其中的原因,也许就是重复程度不够。
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溜”,也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之说,在孩子小时候,他就是通过他的不断重复来学习的,比如上下坡来回不倦,他在练习双腿的力量为日后快速行走做准备,反复地盖瓶盖,随时随地地随口数数,看到什么都要数,一本书看很多遍,一个故事听了又听........家长看似枯燥无趣的事情在孩子那里自有无穷的乐趣并享受其中。
他在重复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技能,生存和自理的技能,比如反复地穿脱衣服,反复地穿脱鞋子,大人帮忙便哭闹,而且还培养了日后做事的专注能力,长时间地专注钻研,让孩子的思维快速地发展,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人极大的耐心、理解和支持,并努力地配合,才能使得孩子的重复每次都上一个台阶。
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喜欢“重复”来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如现在我锻炼德昀每天吃完饭自己把碗拿到厨房,每次玩完围棋之后把棋子和书放到固定的地方等等,日积月累,孩子日常中养成的好习惯将会大大方便他日后的生活,也会让他在面临复杂变化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最初,我想该都是始于重复,重复多了,成了习惯,成了自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