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思考:再思儿童敏感期
2012年10月9日
再度让我提起敏感期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观察德昀最近的表现想到的。
一、书写敏感期的执拗表现
十一的时候去森林公园玩,德昀老远看见了奥运长卷便飞跑过去,菲菲姐姐跟在后面。大人们被山坡上美丽的红叶吸引,对奥运长卷根本不感兴趣,呼叫着孩子们快跟上来。菲菲叫德昀,德昀不走,结果被菲菲拉到了山坡上。
我当时正在照相,远远看孩子们回来了,正打算举步上山,没想到一转头看到德昀向我飞跑过来,裂着嘴满脸都是眼泪,我赶紧抱住他问是怎么回事?儿子哭着说;我要在那里玩,可是姐姐非要把我拉回来。
我意识到长卷那里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是他要探索的,菲菲打扰了他的工作。于是告诉家里人让他们先上山,我又陪着德昀回到了长卷那里。
儿子破涕为笑,带着我走到长卷的背面,背面刻满了祥云图案,儿子指着祥云对我说:“妈妈,你看这是我发现的,多美的迷宫啊。”
当很多人站在长卷的正面拍照留念时,德昀就仰头用手指在长卷的背面顺着祥云的刻印描画,异常安静。
我站在一边,静静地守侯,直到他自己转到了正面。
然后他开始看长卷上刻的字,因为个子还小,只能够到最下面的一行字,他就用手指临摹,人字,九字,兵字,非常细致,非常耐心,我看到他描了一遍又返回去再描一遍,一直到他觉得临摹够了,这个过程大约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
爬山的家人们已经快到山顶了,我和德昀就坐在山下等他们,孩子心满意足。
这也让我想起在上学路上他会描画路上看到的车牌号码,买车的时候看见地面上的大字欢迎光临他便趴在上面开始描画,甚至让我给他准备本和笔,要求开始学写字,每天都要涂色画画,虽然他画的写的并不好,但是他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热情和执拗让我深深感动:那就是无论身处何地,完全不为外物或他人所左右。
二、身份确认时期的痴迷
引发我思考的第二件事情是德昀最近迷上了孙悟空。《西游记》的录音故事随口就可以说一段,《西游记》的电视剧百看不厌,里面的对话都能背下来,《西游记》的主题歌学的有模有样,还自己把自己命名为孙悟空。
一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对我说:“我不喜欢双双老师了。”
我很奇怪,双双老师不是他最喜欢的老师吗,我就问他:“为什么啊?”
“双双老师在幼儿园都不叫我孙悟空,我就不喜欢她了。”
我明白了,原因在此啊。在小班的时候德昀有一段时间喜欢叫自己蓝猫,陈老师的处理方法就很好,也叫德昀蓝猫,还把他的书上和学习用品上也写上蓝猫,看来,双双老师的做法和陈老师的有些不同。
我灵机一动,说:“儿子,你知道真假孙悟空吧。”“知道啊。”
“你们班级里有很多小朋友也象你一样特别喜欢孙悟空,你知道双双老师为什么不叫你孙悟空吗?如果她叫孙悟空就会站起来好几个小朋友,就该分不清哪个是真的了,所以双双老师只能叫你的名字。你们班叫张德昀除了你,还有别人吗?”
“没有啊,”他想了想说“张德昀是独一无二的对吗?”
我抱抱他,说:“对啊,所以双双老师要叫你张德昀,你回家来,妈妈和爸爸可以叫你孙悟空。”儿子释然。
几天前他在外面拣到一个小树枝,一挥舞非常高兴,说:“这是我的如意金箍棒。”下车去餐厅吃饭也要带着,结果在吃饭的时候没看护好被保洁员给收走了。
儿子很不开心,我说:“回去妈妈和爸爸帮你找一个更好的。”
第二天我们没有外出,也就没找棒子,儿子午睡醒了之后突然走到客厅对我们说:“你们说话不算数。”我们很奇怪“这话从何而来啊?”
原来是我们答应帮他找一个棒子没找,儿子还惦念着呢。晚上下班我特意去了一趟天意,给他买了一个会唱猴歌会发光的如意金箍棒,他拿在手里开心得不得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搂在被窝里,抱着我的胳膊说;“妈妈,我好喜欢你啊。”
爸爸晚上没在家吃饭,他说;“你打电话问问爸爸,他怎么还没回来,不会是也去给我找如意金箍棒了吧?”
儿子懂得了爸爸妈妈不但说话算话,还知道了自己要学会耐心等待。
我不知道孙悟空还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我知道,因为孙悟空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也会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期望。
昨夜下了一场雨,看校园前的两棵银杏树叶子落了很多,金黄的一片。忽然就觉得孩子的成长也如这自然的规律,春来吐芽,秋来落叶,做家长的,就做一个观望的守侯者吧,让孩子也如自然中的万物一般自在生长,遵循着他自身内在的密码,一步步开启人生的不同阶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