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关于一个只想得第一的孩子——金枭的热议,不由得想到自己家孩子的教育。
德昀三岁三个月了,上幼儿园四个月,被幼儿园里的老师称为“小神童”“小才子”还有老师让他当小班长,带领小朋友一起读《三字经》。入园两个月时和老师沟通,在学习知识与技能上没有问题,但是自主意识非常强,凡事喜欢争先,就连小朋友排队,他也要排在第一个,我们带他外出去玩滑梯,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他偏要排在第一个。爷爷提醒不要让孩子上得来下不去,我和先生也意识到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了,因为,第一并非是某个人的专属。
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说教很难,我们就决定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循序渐进地引导。
儿子喜欢玩车,尤其喜欢上给汽车排队。当他把汽车一辆辆排好后,我会问他:为什么要把消防车排第一个?小汽车排在第一个可以吗?他想了想,自己把汽车和消防车的位置换了一下,我说:“你看,这个汽车的队伍变样了啊,消防车排在第二个位置也不错哦。”儿子自己看着也觉得不错,我就借机会引导他,“在幼儿园里排队,你总是排第一个,只能看见前面的风景,却看不到你的同学,你也可以试一试排在第二个,看看与排在第一有什么不同?”
和儿子玩小火车的游戏,我和儿子轮流当火车头和火车箱,让他体会车头有车头的乐趣,车厢也有车厢的快乐。
带领儿子去小朋友家做客,让孩子体会交换玩具的乐趣以及分享轮流,目的就是让儿子明白第一有第一的好处,不在第一的位置也很快乐。
一段时间之后和老师沟通,儿子主动排队而且还要求不必排在第一个。对于孩子来说,也许并没有太多的第一第二的想法和比较的欲望,有很多时候,我觉得是老师和家长强化了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并不是别人叫孩子为“小神童”,“小才子”,做父母的就要把孩子当作神童与才子一样培养,让孩子事事争先。当孩子获得这样的赞美之时,恰恰是家长要意识到自己需要弥补可能出现的教育缺陷以及导致孩子发展误区的警示。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固然没有错误,但是,在引导孩子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夸奖有可能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第一背后大人制造出的虚荣以及自尊对孩子心灵的影响。
刚看到一篇文章写一个六岁孩子横渡长江,不仅有横幅,还有官员到场宣布结果。这样的宣传效应对孩子是好还是坏,我想家长是要好好地思考一下的。
没有人会永远拿第一,也没有人会永远地坐在第一的位子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享受努力追赶的乐趣,体会努力的过程,身体强大的同时让自己心灵也变得更强大,不仅能接受第一的喜悦,更能承受不是第一名的失意,更何况,后退一步的风景也别有风采。
看《明朝那些事〉有一段很引人深思——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在乡试中顾璘告主考官无论张居正的卷子做的好不好,都不要录取,凡成大器者必经磨砺也。
每年到高三都会有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找我咨询,原因是害怕自己考不好,尤其是班级第一的学生害怕自己考不到一名,害怕对不住老师和家长的期望。是不是高考成功就意味着以后万事如意?是不是高考失败就意味着人生末路?
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也并非仅仅是第一那么简单。
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卓越超群,追求卓越,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我欣赏金枭的努力与自信,但也更希望他即使不拿第一名,一样能拿得起,放得下。一如刘翔,赛场上的临阵退场不是无能的表现,恰是内心强大的表现。暂时的退却是为了更好的腾飞,拒绝第一,同样有理由,也同样值得万人敬仰!
孩子,第一并非某个人的专属。获得成功追求卓越是一种人生,恬淡悠闲享受平凡普通也是一种人生!你若第一,我为你喝彩鼓掌,你不是第一,我同样为你叫好欣慰,只要你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不虚此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