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阅读的收获

(2010-10-20 23:12:28)
标签:

亲子阅读

神奇校车

什么是什么

i

spy

收获

分类: 育儿

先讲几个小故事:

1.    一天,带轩轩走在路上,她突然说:“福莱洗衣店”。我一看原来轩轩在念旁边店铺的名字。我有点吃惊,‘福,洗衣店’这几个字我估计她都认识,可是‘莱’字很少见,不知道她怎么认识的。我问她:“莱字你都认识了,你在哪里认识的?”轩轩说:“你忘记《小猫福莱溜冰记》了?就是福莱啊。”哦,我想起来了,那是她前一阵喜欢看的书。我带轩轩看书,一般不刻意认字,只是‘指读’,就是读到那儿,手指到那儿。但看书多了,自然就认字多了。

 

2.    十一去青岛,在海边爸爸问轩轩:“你知道海里的盐是怎么来的吗?”爸爸本来是想轩轩不会知道,自己告诉她答案就行。没想到轩轩说:“我知道,是海水冲刷岩石,把里面的盐冲出来的。”爸爸一听,以为她随便自己想的,想纠正她,我小声示意爸爸:轩轩讲的是对的。这是《神奇校车--海底探险》里讲的,轩轩看过很多遍。其实爸爸的本意是问“海水里的盐怎样变成真正的盐?”就是把要海水晒干,我想爸爸可能都不知道海水里的盐是从岩石里来的呢。

3.    前几天,轩轩放学回来,很高兴地说:“今天上美术课,老师让画美丽的天空。我一半纸画了白天,有微笑的太阳,彩虹,彩虹也画成了笑脸。还有一半纸画了太空,全涂上了紫色,还画了一个火箭,火箭也画成了笑脸。老师说我画的特别好,给我了一个大大的花。”我一下想起来了,前几天轩轩看《什么是什么》里的《月球探秘》,里面讲了人类第一次登月,有很多火箭的图片。轩轩也看过很多遍《神奇校车》里的《漫游太空》。她有太空,火箭的概念和知识,都是从这些书里来的。

4.    一天,轩轩看《I spy视觉大发现》,指着一幅图跟爸爸说:“这个是土星,九个行星里我最喜欢土星,它有很漂亮的光环,它是气体组成的,很轻,要是有一个大盆把它放水里,就能浮在水面上。”爸爸一听,立刻惊到。我也没想到,我给她讲了那么多遍《漫游太空》,可记得没她多。也难怪,讲故事是个‘力气活’,经常讲得我嘴巴冒烟,脑子不转,有时嘴里念着,脑子不知想什么了。

 

5.    每天晚上轩轩洗澡的时候都会和妈妈聊会儿天。一天她说:“今天有小朋友带了小贴画去学校,还得意洋洋地和老师的小贴画比,看谁的多,谁的漂亮。”哈,这个得意洋洋用的,很精确,我想也不知从哪本书上学的。想起我前一阵看的书《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里说的,孩子阅读量大了,很容易“出口成章”。

哈哈,看看轩轩读书的收获还挺大的吧。以前每天晚上轩轩放学回家,会看一半时间的动画片,然后讲一半时间的故事。最近,自打给她买了一本超爱看的《恐龙和史前动物大百科全书》(很厚的一本科普书),她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后就是和妈妈看书,光听故事都听不够,渐渐地就不看动画片了。妈妈觉得这样很好,多看书比多看动画片好啊。

上个周末,轩轩学校组织家长学习,请了一个人教社的课本编写组的儿童文学博士来讲---阅读帮助孩子更成功。他说经常阅读的孩子知识和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远远强于不阅读的孩子,但阅读不是很功利的事,不是马上能从卷子上看出孩子多考了多少分,但会不知不觉中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他说:“我经常和老师说,应该很快讲完课本,然后带孩子大量阅读。”很巧,这个观点和《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的观点一致。

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对此也很有感受。轩轩最近说过几次,“我觉得老师让我们复习的东西都太简单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有时候老师说的我都干完了,就坐在那里没事干。” 我和轩轩说:“你要觉得老师说的你都会了,你就往后看吧,学别的小朋友还没有学的东西。”的确,他们的语文书,主要是认字的目的,从阅读的角度来讲,实在是太简单,远远比轩读的其它书简单,也没有趣味性,孩子会觉得没意思。一学期就学这一本书对孩子的阅读、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甚至识字等的帮助太小了。我真是很希望少花点时间在课本上,多些时间读书,不过在学校很难实现。轩的学校一直提倡阅读,但开学到现在,还没有给任何阅读的时间,老师更多的还是关注教学进度,学生做的作业等。咳~~~~都是考试惹的祸。。。。

前两天,学校发了《小学生素质测验记录本》之类的东西,里面让孩子用汉字或拼音写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轩轩写上了:看shu, hua hua(看书,画画)。完全是她自己写的。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对大人来说,是件‘很辛苦’而且花时间的事,不过看到轩轩喜欢看书,而且从里面不知不觉收获了很多,我觉得辛苦很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