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大禹治水》

(2018-11-27 16:08:01)
标签: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不孤有邻

分类: 教学设计
15大禹治水
原创/仇立运
教学目标
    ⒈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⒊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齐读。提问: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⒉出示大禹头像,简介大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⒈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⒊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⑴第一组: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识记“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③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

  ⑵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⒊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①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习读准加粗字的读音。

  ②指名读,及时正音。

  ③出示一组新词,比如,“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巩固读音。

三、朗读课文,理解首段

⒈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

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

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

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⒉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⒊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⒋课文中怎样描写的?自己练读第一自然段。

  ⒌朗读:

  ⑴出示“泛滥、淹没、冲毁、伤害”,连起来说说洪水泛滥的情景。

  ⑵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表现出人们的痛苦。

  相机评价,预设如下:

  ①“很久很久以前”可以拖长,让人觉得时光倒流,回到几千年以前。

  ②读到“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仿佛看到了滔滔的洪水……

  ③着重强调了“无数的灾难”,听得出你们很为那些百姓难过、担心呢!

  ⑶再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满怀同情地齐读本段。

  ⑷用一句话说说这一段的内容。(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四、指导书写

    ⑴左右结构的字:先整体观察,一看宽窄,“洪、认、难、被”前三个字都左窄右宽,“被”字左右基本等宽;二看笔画变化,“又”做偏旁捺变点;三看穿插避让,以下字要提醒:“认”字,“人”的长撇穿插在“讠”提下;“被”字,“皮”的竖撇穿插在“衤”末笔点下方。

⑵上下结构的字“灾”:书写时要及时复习“火”的笔顺,借助“灾”的字理理解字义,可组词“灾难、灾害、火灾、虫灾、受灾”等。

⑶独体字“业、产”:“业”字,要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书写,书写时以竖中线为轴,左右对称,可组词“工业、农业、作业、专业、业余”等;“产”的书写可迁移熟字“立”的写法,可组词“生产、产品、产业、产生”等。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⒈检查词语认读,并用上以下词语说一说洪水带来的灾害。

      泛滥、淹没、冲毁、伤害

  师: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名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⒉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练习讲述

  ⑴自由朗读,说一说:谁?怎么治水?结果怎样?(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⑵指名朗读鲧治水的方法。(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①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结果怎样。

  ②练习用“继续”说一句话。

  ⑶练习讲述本段。讲述时可以借助哪些词?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梳理。

  提炼:谁?怎么治理?结果?

  鲧、筑坝挡水、没有成功

  禹、继续治水

  ⒉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鲧的儿子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范读“三过家门而不入”。

  ⑵出示语段,填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  )年。这(  )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  )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  )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⑶体会“治水时间之长、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

  ①创境朗读:禹治水13年,13365天没回过一次家,传说禹的儿子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练习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预设:因为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禹心里装着百姓,所以他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②指导朗读: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明白了。学生练读。

  ③教师介绍: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课文用了一个词——“到处奔走”。

  ④说一说:读到这里,你最想用哪个词赞美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⑷小结:13年里,禹3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看一看,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动。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⒊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⑴自由读文,练习按“谁、怎么治理、结果如何”的思路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

  ⑵学习第一层,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体会大禹的智慧。

  ①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大禹治理洪水的句子。

  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禹是怎么让洪水乖乖听话的。

  ③借助插图,理解“疏导”的意思。

  ④齐读禹治理洪水的语句,感受禹的智慧。

  ⑶学习第二层,体会百姓“安居乐业”。

  ①指名读写禹“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出示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孩童无忧无虑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闲暇之余吹笛歌唱、聊天品茶等。)

  ②理解“安居乐业”:洪水终于被治理好了,老百姓有屋可住,有田可种,幸福地过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叫——安居乐业。

  ③指名对比朗读课文写“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④从洪水泛滥到乖乖地听话,百姓会怎么感激禹?(治水有方、智慧过人,心中装着百姓安危……)

⑷小结:人民非常感谢禹的功绩,因此尊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

⒋师总结:《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

  三、复述故事

  过渡: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让我们来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⒈借助板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讲述,每人讲述一段,重点把禹的治水方法讲清楚。

  ⒉展示,相机评价。

  ⒊擦掉部分词语,只留下(泛滥、筑坝挡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河道),学生独立练习讲故事。

四、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建议课后找来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洪水让人们生活痛苦:泛滥 淹没 冲毁 伤害

筑坝挡水,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疏通河道,治好洪水

附录:

⒈句子理解

(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这段话介绍洪水泛滥时人们痛苦生活的景象。开篇“很久很久以前”突出了传说故事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稍拖长“很久很久”,用声音再现时间的长度。接下来可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注意长句的断句与停顿。

(2)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这段话讲述了禹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3个表示数字的词语“十三年、三次、一次”可略作强调,以表现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重新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是故事的结尾,讲述了禹带领人们终于制服洪水,使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故事幸福、圆满的结局,与开篇形成呼应,朗读的整体基调是喜悦的。3句话语言简洁,介绍了洪水退去后人们恢复农业生产的情况,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朗读时,“了”稍作强调,拖长,以突出洪水被制服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⒉词语

泛滥—①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②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伤害—使身体组织

灾难—偶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

筑坝—修筑大坝。

消退—减退;逐渐消失。

教训—①教育训诫。②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疏导—①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②泛指引导使畅通。

疏通—①疏浚。②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节双方的争执。

驱赶—①赶(牲口等)。②赶走。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⒊多音字

难:nán(困难 难题);nàn(灾难 遇难)

    没:méi(没有 没了);mò(淹没 出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