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读诗句想画面悟诗情诵韵味
(2018-06-11 06:47:52)
标签:
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古诗杨万里不孤有邻 |
分类: 教海笔耕 |
读诗句
——听孙月梅执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原创/仇立运
第十二周周二第三节听评课由孙月梅老师执教。孙老师执教的课题是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孙老师这次执教听评课,从选课,到设计课,从制作课件,再到执教课堂,我都全程见证。孙老师极为重视每一次的听评课,且虚心请教于同级的任课教师,并在每一个环节是,都主动与我商议。其执教的成功,从我们小组对她执教课的评议就能推知。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读诗句。此处之“读”为初读。在初读这一环节中,孙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首先为自由读,并达到生字新词准确认读,为读准确、读通顺扫除障碍。然后出示标注停顿符号“/”的诗句,并在自读的基础上,检查指名读,而后齐读。有了朗读基础,就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提供了条件。
二、想画面。二年级的学生善于想象,而不同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感受能力。孙老师引导学生先弄懂古诗中的字词之意,并以课件辅助理解,如,“毕竟”之意为“到底”,“四时”之意为“四季”,“接天”之意为“与蓝天相接”,“无穷碧”之意为“异常碧绿”,“映日”之意为“在朝阳映照下”,“别样红”之意为“特别红艳”。接着利用课件分别出示诗句的第一、二行和诗句的第三、四行,引导学在理解诗句之意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并配以图片让学生对画面具有更直观的印象。
三、悟诗情。这一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孙老师依然把有感情地读作为基础,而且进行了成功的范读。诗中之情表现于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学生能读出这种不同于平时景色的绮丽,也就体悟出了寄情于景的送别友人的眷恋之情。
四、诵韵味。学古诗,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读背而已,怎样把古诗的韵味诵读出来,才是学古诗的境界所在。孙老师就极为重视这一点,她通过一段诵读视频,给予学生一种引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诵读愿望。学生随着视频中的节奏或抑扬顿挫,或击掌为节拍,读出了诗句的意韵生动,凝练含蓄更读出了诗句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