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质量测试分析

(2017-05-16 21:32:50)
标签:

试卷分析

写作方法

阅读方法

不孤有邻

分类: 教海笔耕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质量测试分析
原创/仇立运
教学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质量测试分析
    按照教学计划,第五单元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并复习了重要知识点,有多音字、汉字、成语、词语理解、阅读理解等。5月3日上午进行了测试。51位学生全部参加测试,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8%。(按规定:五、六年级为高年级,80-10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待及格”。)
    现就学生完成试卷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一、评价测试题含盖的知识点。
    此评价测试共9个大题,包括的知识点有“多音字”“书写汉字”“成语”“词语理解”“课文理解”“短文阅读”“作文”等7个方面。第一题是,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读音,打“√”;第二题是,看拼音,写汉字;第三题是,将成语补充完整;第四题是,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第五题是,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第六题是,《跨越百年的美丽》选段;第七题是,《我最好的老师》选段;第八题是,短文阅读《不识字的老师》理解;第九题,习作。分数权重分别是3分、9分、8分、4分、10分、8分、10分、18分、30分。
    二、学生答题主要情况分析。

第一题这一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第五单元多音字的掌握情况。由于阅读教学重视多音字的读音,故学生整体掌握比较扎实。只有少数学出现问题:四位学生把“旋转(zhuǎn zhuàn)”的“zhuǎn”选为“zhuàn”;两位学生把“执著(zhù zhuó)”的“zhuó”选为“zhù”。其原因应该是掌握不准确或不用心所致。

第二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五单元“会认读、会书写”汉字的掌握情况。就做题来说,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率高,在书写汉字上大部分学生注意规范性、美观性。学生出现问题主要是:一个学生写错“隐退”的“隐”;两个学生写错“地域”的“域”;两个学生写错“驳倒”的“驳”。这些学生有的是不用心所致,有的是形近字区分不清所致,有的是同音字区分不清所致。

第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五单元学过的成语的掌握情况。因课文学习中重视成语的积累,且在复习中进行了巩固听写,故学生掌握比较牢固,丢分现象较少。其主要问题是:一个学生写错“震耳欲(聋)”的“聋”;六个学生写错“严于律己”的“律”;一个学生写错“风华正(茂)”的“茂”;一个学生写错“集思广(益)”的“益”;一个学生写错“各(抒)己见”的“抒”;一个学生写错“迎(难)而上”的“难”。其主要原因:一是掌握不扎实;二是不细心;三是同音字混淆。

第四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五单元学过的成语之意的掌握情况。复习中对学过词语,特别是成语的意思进行了重点复习,故学生掌握比较牢固,丢分现象较少。其主要问题是:一个学生把“无独有偶”概括成“一无两般”;三个学生不会概括“见微知著”,还有一位学生写错“微”字。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

第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五单元中所学词语之意及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的掌握情况。此题主要是以判断正确与否呈现的。如:“眼花耳鸣”与“花花绿绿”中“花”的意思相同。有的学生判断正确,这就是理解不准确或根本就没有读题审题再如,谢波罗教授把“?”拉直变成“!”。这句中的“?”是发现问题,是不断地追问。“!”是解决问题后人们的赞叹。有的学生判断正确,这说明对课文不理解。

第六题,此题主要是检测对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理解。此题选课文第3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共有4个小题答题。第一小题是,算一算,      克矿渣中提炼出0.1课镭。此题主要检测数学知识,出现错误的学生说明这一数学知识点掌握不好。第二小题是,从标“——”的句子你读懂了什么?此题回答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不全面。第三小题是,从“终日”与“终于”,你明白了什么?此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分别回答,可是有的学生没有这样做。第四小题是,皮埃尔为什么说“我只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此题回答主要问题是不够准确。

第七题此题主要是检测对课文《我最好的老师》的理解。此题选课文第5自然段,共有4个小题答题。第一小题是,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及反义词。此题出现问题是有的学生写得不准确,如“独立”的反义词,写为“集体”。第二小题是,谈谈你对标“——”句子的理解。此题应该没有问题,因为复习时复习到了这一题,但仍有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说明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复习。第三小题是,怀特先生这次测验的目的是什么?此题回答比较好。第四小题是,文中冒号的作用是        。其作用应填写“提示下文”,有不少学生写得不准确。

第八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此题短文出自选《不识字的老师》。第一小题是,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此题没有问题,大都确填写出“解释说明:      。第二小题是,“那玩意”指的是        。“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运用了        修辞方法。此题只有少数出现问题,一是第一个填空不够准确,二是第二个填空没有从“修辞”方面思考。第三小题是,在我“我”与路瑟的交往中,作者写了                      等几件事,表现路瑟的与众不同。此题只要认真阅读短文都能写出四件事,只是有的学生概括不全面而已。第四小题是,第六段“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这里的“好吃”指的是            。此题完成情况可以。第五小题是,读完全文,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称他为老师?此题只是学生没有把主要原因概括全面。第六小题是,本文是通过一个人的多件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你认为运用这种写法时应注意些什么?此题有部分学生没有抓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来回答。

第九题,主要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这次习作的要求要求是:人人都有一双能够发现世界奥秘的眼睛,人人都有一颗能够思考问题的大脑。十几年来,你眼中的世界多姿多彩,变化无穷;十几年间,你脑中的疑问无数。请回想自己的独特发现,梳理一下,有条理地写下来吧。题目自拟。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选取题材,且能运用具体事例表现善于质疑、善于发现的主题,能运用学过表现手法,能做到语句较通顺连贯,层次清晰,表达情感比较真挚。习作比较突出的有姜心悦、董闻博、颜晓羽、东野梦哲、孙睿雅、贾赠玉、席千惠、沙乾易、赵晨旭、王嘉一、苏延开、李思萱、张一驰、孔宇冰、王徐影、颜丙豪、郭童菲、高飞、赵小艺、韩嘉欣、李文蓓、陈盈杉、高雨馨、苏畅、李天笑、赵桐吉等26位学生。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的选择题材不准确,有的事例欠具体;有的不能正确使用句号;有的表达感情不够真挚,有的书写欠工整,等等。

附录:学生习作

大自然的奥秘

六年级一班  沙乾易

人人都有一双发现世界奥秘的眼睛,人人都有一颗思考世间疑问的大脑,只是看你会不会正确的利用它们了。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就有了一项“重大发现”。

那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换上了清爽的短袖,准备出门跑步。刚走到楼下,一抹雪白的身影向我扑过来,我下意识地伸出手接住。接着,一条湿乎乎的小舌头就开始在我手上舔来舔去。“贝雪!”我高兴地叫起来。贝雪是一个比我大了一岁的邻居琪琪姐姐家的狗。“琪琪姐姐!”我拉着刚刚走过来的琪琪姐姐的手,“咱们去跑步吧。”“我也准备和贝雪出去玩呢,这下正好。”琪琪姐姐解下了贝雪的项圈,“快跑吧!咱们比赛。”说着便奋力向前跑去,我也努力地追了上去。

但是,我们谁也没有贝雪跑得快,它扭动着身子,浑身的毛像一条绸缎在飘动。“不跑了,不跑了。”我很快就耗尽了体力,拉着琪琪姐姐坐在路边儿。贝雪也乖巧地靠了过来。

“好渴呀!”我拿手扇着风,四处张望着,想找一处商店买点水。突然,我瞟到了水泥路上几朵湿漉漉的“小梅花”,咦?什么东西?我好奇地凑近过去,仔细地观察着。这是什么呀?”我拉拉琪琪姐姐的手。“怎么这么像,像什么呢?对了!像贝雪的小爪子!”琪琪姐姐急忙拉过贝雪,我摸了摸她的小肉垫儿,咦,还真有点儿湿乎乎的呢!“可是为什么会这么湿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这个我也不知道。”琪琪姐姐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要不,咱们回家查一查吧!”我顾不上跑步了,拉起琪琪姐姐的手就往家跑。

刚推开家门,我们俩就一头钻进了书房。整整一个上午,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一摞比我们还高的书籍前,一本一本地翻看着,查找着。一个上午过去了,我们的查找工作一点也没有进展。“你们在干什么呢?”爸爸看着乱糟糟的书房,又好气又好笑地问道。我像见到救星了一样去扑了过去:“爸爸,为什么狗的脚会湿呢!”“呵,你们俩还真是好学习的小宝宝呢!”爸爸笑着说,“别急,我给你们找一找资料。”只见爸爸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敲打了一阵子,就给我们上起“课”来了。“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体温在任何季节都是恒定不变的,在炎热的夏季,需要通过分泌汗液散发热量,保持体温。这个狗呀,它的汗腺集中在舌头和脚趾上,因此当需要散热时,它们就会伸出舌头来增加散热量,它一出汗,不就变得湿了吗。同样,我们人的皮肤表层下也有许多排汗系统。”爸爸一边说着一边双手比划着。“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和琪琪姐姐都恍然大悟。

经过了这一次的事情,遇到事我都喜欢问一个为什么,爸爸妈妈都笑着说我都快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了。

世界多姿多彩,我们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并不断地解决疑问,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才能发现真理。

我的独特疑问

六年级一班  贾赠玉

人人都有一双能够发现世界奥妙的眼睛,人人都有一颗能够思考问题的大脑。十几年间,我眼中的世界多姿多彩,变化无穷;十几年间,我脑中的人间疑问无数。细数我的发现和疑问,如同天河上的繁星。只有那一次,我记得尤为深刻——

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左右。好奇的我对并不很熟悉的大千世界充满兴趣。什么都想碰触,什么都想了解。那时我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要问,简直就是个“十万个为什么”。可是有许多问题,爸爸妈妈也无法解答。这可怎么办呢?

几年前的一天,我们一家又照例周末出游。我兴奋的心情依然是那么久久不能平静,一路上,吹着舒服的微风,我又问道:“为什么这风跟冬天的风不一样啊?”妈妈反问我:“有什么不一样?”我支支吾吾:“就是……冬天的风比较凉!”找到了满意的答案,自豪地对妈妈说。“你猜这是为什么?”“我……”这下可真不会了,思索了一下,脱口而出:“因为风感冒了,所以就没劲儿啦!”爸爸妈妈十分惊讶,可还是耐心地问我:“风怎么会感冒呢?”“怎么不会,我们都会,风当然也会啊!”我十分笃定自己的答案,想着必须要让爸爸妈妈亲口承认我的答案是对的才行!这时爸爸说:“不是这样的哦,风是不会感冒的。不过你说得也对,冬天的风凉,因为它吹的多半是北风,而春天的天气比较暖和,所以它吹的就多半是南风啦!”“哦……这样啊……”心里其实很不服气,想着自己的答案到底哪儿出了错,怎么会不对。我把胳膊一架,嘴撅得高高的,说:“我下次一定能说对!”

年幼时问的问题固然幼稚,但那也是我的童年里最珍贵的回忆。

松鼠是怎样进食的?

六年级一班  苏延开

生活中,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疑问,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我在观察松鼠进食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个疑问。经过认真观察,我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听我给你们娓娓道来……

前不久,我家买了一只宠物小松鼠,非常可爱。每天我都会定时给小松鼠送食物。那天,妈妈们买回来一些坚果,叫我给小松鼠送过去。我想:“这坚果壳那么硬,有时我都咬不开,万一把小松鼠的牙给崩坏了怎么办?它能咬开吗?”我忐忑不安地把坚果放在它的小窝里,然后回我的房间写作业去了。

半个小时后,我写完了作业,迫不及待地去观察小松鼠。咦?小松鼠去哪儿了?我仔细一看,它正窝在一堆坚果壳后边,时不时地扎扎嘴还左右徘徊。我的天!那么坚硬的壳竟然被它咬开了!我看着小松鼠,小松鼠也看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小主人,坚果真好吃!能再给我一些吗?”我先是一怔,然后几个问题从我的脑海里跳了出来:为什么松鼠能把坚硬的果壳咬破?难道是它的牙坚硬无比?好奇心驱使我决定再给它一颗坚果。只见小松鼠用两只小爪子抱着坚果,牙齿对着坚果壳最硬的地方一啃,哇!坚果壳就裂了!它心满意足地吃着坚果,一会儿就吃光了,好像还感激地冲我点点头。难道坚果壳最硬的地方有什么奥秘?我连忙拿了一个坚果,对着它最硬的地方狠狠咬了一下——疼死我了!差一点没把我的牙弄掉。我心中的疑问又来了:为什么我咬不行,小松鼠就可以?肯定还是牙的问题!我马不停蹄跑去观察它的牙,蹲下起来,起来蹲下,累得我上气不接下气……

经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我终于发现了奥秘——小松鼠之所以能够咬破坚果,是因为它的两个门牙之间长着一个弯曲的小钩!咬东西时,小松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小钩探出来,划破东西再吃……

我太高兴了!疑问解开了,我发现了真理!我也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中得来的,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就会有所收获!

树木长高的秘密

六年级一班  姜心悦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公园里鸟语花香,我边欣赏风景,边在脑海里回想着新学的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也是个真理。那些科学家们总是有一双慧眼,能够在别人不经意的事物中发现真理。大自然包罗万象,存在着各种各样神奇的现象,洗澡时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我们来到一片小树林,只见一棵棵高大的树木靠在一起,像一排排列队的士兵,另一旁的空旷的场地上,同样品种的几棵树,却长得懒懒散散、奇形怪状,个头更是矮矮的。咦?为什么同样的品种,有的树木长的高,有的树木长的矮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怀着满心的疑惑,我回到家后准备做实验探究一下其中的缘由。家中无法种树,那就用豆子代替。我先在一个花盆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豆子,又在另一个花盆中种下一颗豆子,然后天天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终于出来了,答案也水落石出。当树木们种在一起时,阳光不充足,于是,它们就会你争我抢,拼命向高处生长,以便吸收到更多的阳光。种在空旷地带的树,由于无人争抢,不必向高处生长就可以独享阳光,株型就奇形怪状,长得矮矮的了。

这个结论告诉了我两个道理:第一,人和树木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有竞争和拼搏,拥有上进心,才能更加茁壮成长。第二,要善于发现,见微知著,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探究奥秘、发现真理。真理离我们并不遥远。

无花果的秘密

六年级一班  董闻博

在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上,有许多的疑问等待着我们去解开。小时候的我,就时常会想许许多多的问题。

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堆水果,说是恭喜我上学了,给我准备的水果宴。我当时还小,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妈妈就一样一样地指给我:苹果,梨,橘子,无花果……当我听到无花果时,小小的心灵里产生了疑问:妈妈之前说过,所有的水果都有花呀,为什么单独这个水果叫无花果呢?于是,我就问妈妈,妈妈却故意装作不知道说:我不知道,你告诉妈妈吧!我只好尴尬地带着疑问玩去了。

这个疑问一直伴我到了小学。一次,我无意间在课本上看到了无花果这个词,它又唤起了那个压在我心里的疑问:无花果到底有没有花呢?于是,我下了课,就把好伙伴召集在一起,给他们说明我的想法,并且立即成立了一个无花果研究小队。我们约定好放学以后,回家拿来放大镜就去无花果产地”---李思萱家(她家种了几样无花果)。我第一个到了她家门口,见其他人还没来,就跟李思萱一起,先观察起来。过了一会儿,其他人都到齐了,我们分好组,小心翼翼地举起放大镜看无花果的茎。看着看着,太阳偏西了,我们依然一无所获,就在大家沮丧之际,我突然喊了起来:“快来看!快来看!我发现花了,我发现花了!”大家一起凑了过来,我指了指一根茎:看看,上面是不是有花? 只见上面有一个小小的不同于绿色的点,跟花的形状一样。经过李思萱的同意后,我们把它剥开一看,大部分花朵都在里面藏着呢!原来,无花果并不是没有花,只是它的花不显而易见罢了!

我心里的疑问终于解开了。但是,还有更多的疑问需要去解开,不过我相信:只要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敢于怀疑的精神,并且拥有不屈的信念,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生活中的发现

六年级一班  颜晓羽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着发现,我当然也不例外,就好像我小时候发现的两件事一样……

那是一个烈日的下午,独自待在家里的我实在是耐不住这炎炎热气了,可家里又只有我一人,还不能出去买雪糕,便往下看了一眼买雪糕的小店,咦?那个冰箱上为什么盖着一层厚厚的被子呢?盖了被子的雪糕不会融化吗?冰遇到热是要融化的啊,为什么要盖这么厚的一层棉被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心中自然也忘了热,立刻就去查阅书籍和电脑,终于找到了答案:白色是最不吸收热的颜色,反而能够分散掉热气,让冰箱里的雪糕不会融化。相反,越深的颜色越容易吸热,黑色自然是最吸热的,这也是夏天穿白色衣服的人多,穿黑色衣服人少的原因了。

不过,有解决了的问题,自然也就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那个下午,我还发现了一个未解之谜……

得到了答案的我虽然开心,但是炎热还是退之不去的。于是,我便从冰箱的冷藏中拿了一瓶饮料,放入了冷冻层中,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我打开了冰箱的门,看见饮料却还是液体状的,不禁有些失望,难道冰箱坏了?不对啊,里面的东西都没有化掉啊。我带着疑问,把饮料拿了出来,可让人吃惊的一幕却发生了——饮料开始结冰,仅仅不到五秒,就完全冻住了。我立刻感到好奇,为什么会这样?空气与冰之间存在什么物质?为什么它没有在冰箱里结冻呢?我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去寻找答案,可翻遍了书籍和电脑,也没有得到答案。我虽然有些不甘心,可凭我自己也弄不出什么名堂,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不过我也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不然绝不甘心。

其实通过这两件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着疑问,真理就在我们身边,不过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勇于探索的心。

我的发现

六年级一班  赵晨旭

    人人都有一双能发现世界奥妙的眼睛,人人都有一颗能够思考问题的大脑。我也不例外。

    小时候的我粗心大意,把墨水弄到衣服上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因为这个,已有好几件衣服毁于我的手上。因为这件事我可没少挨妈妈的批评。一次吃饭时,一粒大米落在了衣服的墨水痕迹处。粗心的我果然没在意。妈妈看见我的衣服脏了,便拿去帮我洗。

    过了一天,妈妈把洗好的衣服交给我时,那块蓝色的墨水竟奇迹般的消失了。我把衣服翻来覆去地看。咦!怎么像新衣服一样。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你洗衣服是不是放了什么别的东西?”“没有啊!”那该是怎么回事。不会是那粒米在搞鬼吧。我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做次实验,证明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是周末,我准备了一块白布,一瓶墨水,一小碗米饭。先把墨水滴几滴在白布上,接着,捏几粒米粒放在墨水迹上,便开始用手搓洗。我使出全身力气来搓这一块,搓完后又用清水清洗了一遍,拧干净水分,把它晾晒起来。激动地我都不敢看,只等着明天晾干后的效果了。

    第二天一早,我迫不及待地把布拿下来观察,发现墨水的痕迹已经淡化了很多,一定是我洗衣服的力度火候不够到家,再怎么说,我发现用大米粒洗衣服,可以将墨水痕迹洗掉,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以后我不用因为这样的事情挨妈妈训斥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不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就能发现别人想不到的结果。因为每个人都有发现世间奥妙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颗能独立思考的大脑。你也一样哦!

我的疑问

六年级一班  东野梦哲

在世界中,在自然界中,我们发现过不少问题,有些很有价值。在我的记忆太空中,有些是很独特的——

在故事书中,总有“鸡妈妈总是只养自己的鸡宝宝”的说法。比如有个童话中写道:小鸡们十分害怕,都钻进自己妈妈的翅膀下。那么,是不是真的“谁的娃找谁的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终于在姥姥家的院子里发现了问题。姥姥给我养了几只小鸡,又弄了只老母鸡给他们当“妈妈”。我走过去把手做捉鸡状,那群“小豆豆鸡,”也不管谁的妈了,迅速涌向老母鸡,那只老母鸡也理所应当接纳了它们,看来书中说法是错误的。

别说,书中的错误还真不少呢!更有一本书谣言道:“晚上在黑暗中看手机会失明的!”说的似乎有些道理,让不少家长都把这信以为真。可我,却不怎么相信这句话。这有些太离谱了吧?我决定验证一下。不过如果这次自己做实验,岂不是太危险了?假如这句话是真的,我的眼睛那不就瞎了?我又想出一个安全的办法:网络。这样不仅获取知识,还比较安全。

最后通过我的多次查询,终于总结出一个发现:在黑暗中看手机不会失明,最多也就是视力下降罢了。

还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自己的发现了。

我姥姥家有一只很普通的看家狗,正是在这只狗身上,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我大声短促地喊些什么,它都会向沿声音的出发点方向转身,眼睛一动不动,耳朵会向上翻一下,声音停止后,耳朵又照常耷拉下来。我猜测,也许这样能使它听得明确,这时候狗的精力也比较集中,会听得更清晰。

自然界的奥秘包罗万象,只要用心观察,动脑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我的奇思妙想

六年级一班  王嘉一

    小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有一大堆古怪的问题想问大人:为什么要管爸爸叫爸爸呢?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呢?为什么……大人们总是不耐烦地回答我的问题,这更激发了我的兴趣。于是,我便开始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记得那是上幼儿园时候的事了。那时,我讨厌睡午觉,特别是阿姨们总在我们玩儿得最欢的时候把我们叫去睡午觉!那时,我的脑海里又冒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人为什么要睡午觉呢?是谁发明了睡午觉这种东西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便开始试着解决疑问。这一次睡午觉,我在老师的监督下不情愿地上了小床,刚要睡着,一个“绝妙”的计划在我的脑海里诞生了,这个想法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我趁老师睡着的时候,悄悄地溜回了教室里去。想必大家也知道了,我这个“绝妙”的计划就是——试一下不睡午觉会怎样。

     我在教室里忙活开来——把玩具都搬出来,把书都摆出来,一样样玩,一本本看。这可乐坏了我——平时想玩想看还抢不到呢,今天全叫我一个人畅玩!我看看这个,玩玩那个,好不欢乐。我玩到快一点了才觉得有些腻了,于是我又抱着两本没看完的书又溜回了睡觉的屋子。哈!神不知鬼不觉,简直做得天衣无缝。我暗暗窃喜。

    我又捧着书看了一会儿,过了大约有半小时的光景,便到了起床的时间了。

    到了下午,我不知怎的,一直打不起精神,我难道生病了吗?我心想。放学了,妈妈来接我,他看我蔫蔫的,就问我怎么回事,我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以后,不禁哈哈大笑,说:“你这个小笨蛋,睡午觉是为了让兴奋了一上午的大脑休息一会儿,下午好有精神。你可倒好,中午光玩儿了,下午就蔫儿了吧!以后你可要乖乖睡午觉哦!”
    
我听了妈妈的话,不禁恍然大悟。从此以后,虽然不喜欢,但我也是每天都乖乖的睡觉了。

    这就是我的奇思妙想,我独特的奇思妙想!

我的疑问

六年级一班  孙睿雅

从小我就爱提很多问题,而现在也不例外,爸爸妈妈都爱叫我“问题小丫”。虽然我提的问题都很幼稚,但却总是让大人们哑口无言。而最近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又让我探索了起来。

这个问题就来源于舅妈给我买的一个加油模拟小型汽车的玩具。那一天,我正兴致勃勃地玩着小汽车,突然,没油了。我就把家里的花生油倒了进去,在倒油的过程中间,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油这么贵,难道不能加水吗?为了证明我的疑问,我开始一步步实践:先在油桶里放一点水,和油掺起来,启动!只见车子一点就熄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又把里面的油全部倒出来,全都倒上油。这下,小车快了起来,跟原来的速度一样了,我又开始在网上搜资料,但还是一无所获。我并没有放弃,决定把汽车拆了。此时,爸爸刚从外面回来,看见满桌子的油和水,大吃一惊:“丫丫,你在干什么呢?”“啊!我在研究问题。”“什么问题?”爸爸走过来:“我也看看。”“汽车为什么用油才能发动呢?水不行呢?”我挠挠脑袋。只见爸爸两眼放光:“我来给你解释一下!”

爸爸为了给我讲清“为什么”,让我先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爸爸负责拆汽车,我负责打杂……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发动机终于拆开,爸爸现场给我解释了发动机是靠汽油瞬间燃烧产生的能量启动的,因为水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启动。我面对拆解的乱七八糟的小车很心痛,但我的收获也很大:只要不断提出疑问,勇于实践,不管结果怎么样,你都是成功的。只要不断努力,冲着理想的答案奔跑 ,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还会继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探究,我相信有一天,我的疑问早晚都会破解,并不断提出新的疑问。正像陶行知说的那样: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十万个为什么

六年级一班  席千惠

我从小就是个“十万个为什么”。每天,我都会提出一些令人十分为难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人类?人为什么会有记忆、意识呢?在中外互不相通时,第一个会说中文的外国人或第一个会说外语的中国人是谁呢?他们是怎么实现沟通的呢?这些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可能永远都不会解决。

三年级的暑假,吃早饭时,我喝着牛奶,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会有人类存在呢?”想着,这个问题就脱口而出。要是换成别的父母,可能会说:“想什么呢?想这些问题有啥用!”幸亏我的父母都是比较开明的人,爸爸说:“那是因为从前有猴子,其中一种猴子变成了人。”我反驳道:“肯定不是这样,猴子哪能一下子变成人啊?就算同是灵长类也没法变成这样啊!”当然,我知道猴子和人是同一类,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引起的了。

于是,一年一度的北京之行,不再是天天宅在二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偶尔去西单图书大厦的漫画区消磨一整天,而是——有目的了!爸爸带我去了北京科技馆,这已经是第二次去了。我们直接忽略了儿童区,向三楼——生物探秘区,前进!

在这一层,我终于知道了许多的秘密。我在走廊里的布景区,看见了细胞的形成,第一批植物,第一只浮游生物,动植物逐渐走向陆地,生命大爆发,恐龙……到了第四纪,我愣了。这是我要的答案啊!我看着有一种猴子的分支,演变为了猿猴;猿类为了适应环境,渐渐地,又有一个小分支演变成为猿人。它们的脊梁渐渐直起来,脑容量也慢慢增长,学会了基本技能;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人,也就是智人。我趴在玻璃上,观摩着猿人的头骨和智人的头骨(复制品,真的估计不会放在科技馆这种地方)。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知识的海洋里有多了一滴水。

    虽然,我也许没有明白人的真正意义,但是,善于发问,善于求知,总是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