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期第三单元量测试分析

标签:
试卷分析近义词反义词细节描写不孤有邻 |
分类: 教海笔耕 |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第三单元量测试分析
原创/仇立运
第三单元的语文教学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完成,并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复习,如词语、多音字、诗歌、理解阅读等。3月28日上午进行了测试。由于试卷来的较晚,故这是本学期起第一次进行测试,学生比较重视。51位学生全部参加测试,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100%。(按规定:五、六年级为高年级,80-10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待及格”。)
现就学生完成试卷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一、评价测试题含盖的知识点。
此评价测试共9个大题,包括的知识点有“书写汉字”“成语”“诗歌”“关联词语”“课文理解”“短文阅读”“近义词反义词”“作文”等8个方面。第第一题是,看拼音,写汉字;第二题是,把成语补充完整;第三题是,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第四题是,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第五题是,诗歌填空;第六题是,《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第七题是,《为人民服务》选段;第八题是,短文阅读《绿手指》;第就题,习作。分数权重分别是9分、4分、8分、5分、11分、8分、11分、14分、30分。
二、学生答题主要情况分析。
第一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三单元“会认读、会书写”汉字的掌握情况。就做题来说,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率高,在书写汉字上大部分学生注意规范性、美观性。学生出现问题主要是:三个学生写错“窝头”的“窝”;三个学生写错“隔壁”的“隔”;两个学生写错“隔壁”的“隔”。这些学生有的是掌握不扎实所致,有的是形近字区分不清所致,有的是同音字区分不清所致。
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三单元学过的成语的掌握情况。因课文学习中重视成语的积累,且在复习中进行了巩固听写,故学生掌握比较牢固,丢分现象较少。其主要问题是:四个学生写错“千(钧)一发”的“钧”;三个学生写错“一败(涂)地”的“涂”;五个学生写错“一(筹)莫展”的“筹”。其主要原因:一是掌握不扎实;二是后两个成语出现在“课外书屋”中,虽然老师曾强调过这两个成语,但没有引起重视。
第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检测对本单元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其主要问题是: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反义词也写成近义词,如,把“茂密”的反义词写成“浓密”;有的不准确,如,把“耐心”的反义词写成“粗暴”,把“漫步”的近义词写成“踱步”;还有的不会填写。其原因,有的是对词语不理解,有的是粗心。
第四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所学“关联词语”的情况。学习此文时,不仅重视了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也重视了“关联词语”这一知识点,为此学生掌握扎实。只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例如,有的学生把“因为……所以……”的“所以”写成“所”,可见缺乏用心;有的把“不管……都……”填成“无论……都……”,这说明掌握不扎实。
第五题,此题主要是检测对“日积月累”中《囚歌》的理解。在学习时,对叶挺的这一诗歌,达到了会读、会背、会理解、会默写,则丢分不多。其中,按原文填空只是个别学生写错,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有的填为“走出”,说明掌握不牢固。而对词语理解,也只是少数学生理解不准确,主要是掌握不扎实。
第六题,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理解情况。此题选自第7自然段。第一小题是,“我哪能离开呢?”是一个
第七题,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为人民服务》一文的理解情况。此题选自第4自然段。第一小题是,根据课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其词语有两个,一个是“五湖四海”,一个是“死得其所”。只是个别学生有问题,没有联系“课文”。第二小题是,用文章的词语回答:“我们的共同目标”是
第八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此题选自《绿手指》。第一小题是,在文中用“
第九题,主要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这次习作的要求要求是:把课外阅读中感动过你的一个故事写下来,让大家共享故事中人物的美好品质。注意把最精彩、最动人的细节写清楚。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写作,且能“最精彩、最动人”的细节来叙述。习作比较突出的有李思萱、王嘉一、姜心悦、张一驰、贾赠玉、韩嘉欣、董闻博、席千惠、东野梦哲、朱文萱、赵小艺、王瀚聪、赵桐吉、张守轩、尹瑞彬、颜晓羽、王冠澄、高羽桐、郭童菲、林子音、颜丙豪、赵晨旭、高雨馨、陈盈杉、李天笑等25位学生。